由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局联合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日出江花 春来江水”——沪派江南特色村落营造试点设计主题展已于5月8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白鹭厅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将沪派江南分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追溯沪派江南水乡风貌历史成因与地理空间基因,全景记录上海特色村落写真画卷,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盖章打卡、特色场景打造等多种多样形式,让每位参观者都能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被誉为“太平洋西岸的净土”,属于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六域”中的“河口沙岛”。千余年泥沙淤积造就独特地貌,整体展现出“河口入海间,沙积成三岛;鱼骨状水系,河渠平直延;横纵条状聚,农场围垦田;意境疏朗处,海风拂面闲”的海岛意境。
01.崇明主题展厅
崇明主题展厅以“鸟类友好、生态崇明”为主题,展现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核心要素资源,以及两个试点单元的沪派江南乡村发展图景。展厅内不仅罗列多样的崇明非遗文创,更有多种竹编鸟类栖息于稻田中。同时陈列模型展示富圩村特色的水村并脊肌理与崇明传统四汀宅沟院。
在沪派江南的生态实践中,崇明以中兴富圩、新村新乐东西两大门户为试点单元。
中兴富圩单元以“富圩鸟集·江海鱼跃”为主题,构建“富圩鸟集”、“滧港生境”、“引河水岸”、“北兴集市”、“文化图鉴”、“现代农业”六大共生场景。目标成为风貌传承、鸟类友好以及国际交流的典范。
新村新乐单元以“江海之野·遇稻新村”为整体意向,通过“生态鱼骨、麋鹿秘境、大美江角、疗愈田野”四大策略行动,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上的理想田园人居。

#富圩村特色的水村并脊肌理模型#
02.崇明主题周
崇明主题周活动将于8月28日至9月9日举行,以“江海河口 · 生态之舟” 为主题,包含现场展演、互动体验、乡村市集和主题讲座暨“悦·读城市”公开课,全方面展示崇明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场景,共同领略沪派江南的崇明韵味。

( 现场展演 )。
飞鸟奇缘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作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同时也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简称“EAAF”)中间节点。《东滩之恋》世界自然遗产地宣传视频通过展现东滩保护区四季的湿地风光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的保护工作,呈现出候鸟与湿地相依的生态画卷,彰显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保护区工作人员将通过鸟类环志科普讲座,讲解环志概念、流程及案例,揭示其在鸟类监测与保护中的关键作用;非遗传承人将通过鸟哨表演,现场模仿数种鸟鸣,重现百鸟争鸣盛景,展现非遗魅力。
活动时间
8月30日(周六)10:00-10:45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所有入馆观众
非遗表演与互动


崇明非遗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非遗传承人用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小舞台、一头挑着高脚凳,一人便能撑起一台戏,木偶在指尖灵动跳跃,配合着唱念做打,演绎出一个个经典故事;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表演意境雅致,悠扬琴声流淌间,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诚邀大家参与,触摸历史,感受非遗魅力,让传统焕发生机。
活动时间
8月31日(周日)10:00-11:00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所有入馆观众
( 互动体验 )。
竹鸟编织体验


曾经用来制作竹篮、簸箕等劳动和生活用具的竹编手艺,也可以升华成栖息的候鸟、爬行的螃蟹、耕作的牛羊等活灵活现、承载着浓郁乡土文化记忆的手工艺品,如今随着崇明东滩申遗成功,这些竹编工艺品也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艺术名片。跟着竹编艺人,让双手与竹篾温柔相拥,一同制作灵动竹鸟,感受手工创作的别样欢愉,编织出竹林间的自然意趣,在指尖流转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
活动时间
8月30日(周六)10:45-11:30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5人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物种的科普知识+芦苇贴画
芦苇作为东滩保护区湿地滩涂上分布最广的植被,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为鱼、虾等野生动物提供赖以为生的养分,也为鸟类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栖息、觅食、繁育的家园。为更好地维护芦苇植被群落,需定期进行芦苇轮割,如何可持续利用芦苇成为保护区关注的议题。以“湿地芦苇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利用崇明东滩最具特色的作物——芦苇,开发了湿地芦苇课程,以芦苇所在的植物认知出发,带领自然爱好者们在自然环境中辨识东滩特色植物,结合东滩湿地特色景观和物种,利用芦苇进行艺术创作,用双手与芦苇共谱艺术乐章,用自然素材还原自然之美。
活动时间
8月30日(周六)14:00-15:30
活动地点
2F城市实验室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五谷贴画制作
五谷贴画又称五谷粮食画、手工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它以各种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基本材料,通过粘、贴、拼等工艺,结合构图、线条、色彩等造型手法,在画板上拼贴出一幅幅生动图案,在动手创作中体会农耕文化与民间艺术的融合,留住非遗传承的温暖记忆。
活动时间
8月31日(周日)11:00-11:30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建议6岁以上
参与人数
15人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土布课程+土布制作


崇明土布制作是历史悠久的棉纺织技艺,在当地独特自然环境与生活需求中发展演变而来的民间手工纺织技艺,已列入区级非遗名录。土布课程带您了解土布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纺织技艺以及其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揭开土布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领略先民们在纺织中凝结的生活智慧。尝试用现成的土布材料进行拼贴、缝制,指尖与粗糙却温暖的土布接触,感受其独特的纹理与质感。
活动时间
8月31日(周日)14:00-15:30
活动地点
2F城市实验室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二十四节气画


二十四节气画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技艺,与当地农耕文化、自然时序相结合而诞生的民间绘画艺术,承载着崇明岛独特的地域记忆。它记录了崇明人民对时令更迭的观察与感悟,是海岛先民顺应自然、热爱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上海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画笔与时节共鸣,跟随民间艺术家一同勾勒岁月的诗意。在色彩与线条的交织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节气故事。
活动时间
9月6日(周六)10:00-11:30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手工稻草人
崇明手工稻草人是历史悠久的与水稻种植劳作需求相结合而出现的民间手工技艺,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见证了上海民间技艺在生产生活中的传承与实用创新,是崇明农耕智慧的生动体现。手工稻草人作为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制品,主要有田间驱鸟的传统稻草人、节庆装饰稻草人、民俗表演道具稻草人、儿童玩具稻草人等。让双手与稻草共舞,跟随民间手艺人一起制作手工稻草人,体验劳作的智慧,编织田野间的独特记忆。
活动时间
9月6日(周六)14:00-15:30
活动地点
2F城市实验室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稻谷刺猬

崇明稻谷编织源自历史悠久的谷物编织与草编技艺,是与当地水稻种植业结合后发展出的民间手工编织技艺,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它见证了上海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是崇明人民生活智慧的宝贵结晶。崇明稻谷编织作为极具乡土特色的工艺品,主要有谷穗挂饰、稻秆蒲团、谷物储物筐、稻草小摆件、祭祀用谷编器物、装饰性稻秆画等生活用品与艺术品。让双手与稻谷亲昵接触,跟随手艺传承人一同制作稻谷刺猬,体验手工创作的独特乐趣,编织出农耕岁月的淳朴韵味。
活动时间
9月7日(周日)10:00-11:30
活动地点
白鹭厅崇明主题周展区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麋鹿科普活动

2020年深秋、2021年初春,1公3母4头来自江苏大丰的麋鹿,陆续迁地保护来到上海崇明湿地,开启了超大城市周边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的探索之旅。崇明麋鹿保护是传统野生动物保育理念与现代生态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已成为长三角生态保护的典型案例。崇明麋鹿保护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有稳定增长的麋鹿种群、完善的栖息地生态系统、系统的科普教育体系、科学的监测保护机制等。让目光与麋鹿身影相遇,以别样的方式捕捉麋鹿的灵动之美。动手环节,将用线条勾勒出麋鹿优雅的轮廓,再用天然小树枝通过剪拼、叠贴、组合的方式,一步步赋予麋鹿立体而生动的形态。
活动时间
9月7日(周日)14:00-15:30
活动地点
2F城市实验室
参与范围
建议8岁以上
参与人数
10组家庭(一大一小)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 温馨提示 #
1、请报名成功者提前半小时刷码入馆,提前10分钟至活动地点签到等候入场。所有活动均为公益活动,为保证活动效果,活动开始时即停止签到,迟到者将被取消参与资格;
2、为保障良好的活动环境,请参与者严格遵守馆内管理要求,不得携带食物、饮料等进入,不得追逐打闹、损坏模型等设施设备,禁止攀爬躺卧、以及随意丢弃杂物等不文明行为;
3、活动期间将进行现场摄影及摄像记录,参与活动即同意授权许可本馆在活动宣传中使用含有您肖像的照片和视频,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4、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保留对所有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 主题讲座 )。

“沪派江南 六域风华”第四期主题论坛暨“悦•读城市公开课”以《江海河口·生态之舟——世界赠予我崇明》为主题,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崇明东滩的实践探索,麋鹿极小种群的恢复与野放工作为纽带,串联生态保护与沪派江南文化传承。分享世界自然遗产相邻社区的乡村实践与国际案例,探寻全球自然遗产周边可持续发展的“崇明方案”。通过专家学者的专业讲解与深度交流,推动沪派江南文化在生态语境下创新发展。
活动时间
8月30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
5F大都市规划发布厅
参与人数
150人
参与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03.崇明乡村市集
8月30日、31日,9月6日、7日,崇明区将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B1地铁通道组织乡村市集。
品尝崇明米酒的醇厚酒香,咀嚼崇明大米的清甜口感,细品崇明白山羊的鲜嫩滋味,欣赏崇明土布扇子的独特韵味,感受崇明编织的精巧手艺,回味崇明糕的软糯香甜......







来市集走走吧
触摸崇明的温度
带走一份属于江南的
#乡土记忆#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