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起广州,这座坐落在华南大地的岭南名都,既是全国“四大一线城市”里活力四射的经济重镇,也是沉淀了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厚土。白鹅潭的波光映着骑楼的剪影,早茶的香气混着粤语的软糯,让无数人一踏足就忍不住沉醉,想来不少朋友应该都曾在广州留下过属于自己的记忆。
前阵子,我陪一位初次来穗的朋友逛广州,本以为能顺顺利利当回向导,没成想他却因为地名闹了不少笑话,有些桥段连本地人听了都要愣一愣,再捂着嘴笑半天。最典型的一次,是我们在地铁里准备换乘。走到一个站台,朋友突然指着站牌说:“哎,前面就是‘驱庄’站了吧?咱们在这儿换线对吗?”我当时脑子里“咯噔”一下——“驱庄”?广州有这地方吗?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才发现是“区庄”站。
见我笑得直不起腰,朋友一脸委屈:“‘区’字不就念qū吗?‘区别’的‘区’,难不成还有别的读法?”我这才正经告诉他:“区庄”的“区”,得念ōu,听着像“欧庄”才对。他瞪圆了眼睛:“这字当姓的时候才念ōu吧?地铁站名怎么也这么读?”
其实这也不怪他,区庄作为广州地铁5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大站,每天人来人往,是外地游客常经过的站点,可“区”字的特殊发音,确实坑过不少人。毕竟“区”作姓氏时读ōu,这本身就不算大众常识,更别说地名会沿用这种发音了。但老广州都知道,这名字里藏着本地的讲究。
要说广州地名的“迷惑性”,可不止“区庄”一个。走在地铁线路图前,你会发现好多字看着眼熟,读起来却让人犯怵。比如“沥滘”、“厦滘”、“滘心”这一串带“滘”字的站,外地人十有八九要卡壳——其实“滘”这字念jiào,是岭南水乡里“河道交汇处”的意思,在珠三角地名里常见,外地还真不怎么常用。再比如广州人说“河涌”,指的是城里的小河汊,这个“涌”可不能读成“游泳”的yǒng,得念chōng,听着像“河冲”。
这些看似“拗口”的读音,也正是广州的魅力所在。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这里的语言、地名都带着鲜明的地方印记,像是给城市加了一层“文化密码”。初来乍到可能会犯迷糊,但多待几天就会发现,这些独特的发音背后,藏着老祖宗对地理的认知,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就像“区庄”的“区”,据说早年这里住着不少姓区的人家,地名便跟着姓氏的发音传了下来。
那位朋友后来慢慢摸清了规律,再看到生僻地名会先偷偷查字典,偶尔还会反过来考我:“你说‘暹岗’的‘暹’念啥?是不是xiān?”看着他从一脸茫然到逐渐入乡随俗,倒也成了旅途中的小乐趣。
不知道你来广州时,有没有过类似的有趣经历?是不是也曾对着“区庄”犹豫过发音?或者被“滘”、“涌”这类字难住过?其实这些小插曲,反倒让广州这座城市更显生动——就像喝早茶要慢慢品,逛广州也要慢慢琢磨,才能读懂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来广州旅游,不妨留意一下街头巷尾的地名路牌,说不定你也能发现些有趣的“读音秘密”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