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张京明
9月1日,从赫尔辛基驱车半个多小时,车窗外的城市轮廓渐渐淡去,波尔沃的红瓦木屋与蜿蜒河道便撞入眼帘。这座被称作“芬兰中世纪活化石”的小镇,最动人的不是风景,而是藏在街巷里的“时光共识”。
踩着老城区的鹅卵石路缓步前行,脚下的石板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却也留着自然的坑洼。同行的周正以前游览过这里,他笑着指给我们看,许多石块缝隙间嵌着金属铆钉,“这些是居民们特意加固的。”
这里的鹅卵石路曾引发过一场全镇瞩目的讨论。曾有人提议将坑洼的石头路换成平整的水泥路,理由很实在:汽车行驶颠簸,老人散步也容易绊倒。但当议题摆到居民议事会上,大多数人却投了反对票。“石头路是前人踩出来的记忆,磨平了,镇子的根就没了。”一位守着百年小店的老人说。最终,大家达成共识:让老街留住了原貌。
这份对“旧”的珍视,渗透在小镇的每一处。老城区里,18世纪的红仓房沿河岸排开,红褐色的木板被雨水浸出深浅纹路,却不见一处随意翻新的痕迹。当地居民说,每栋老建筑的修缮方案,都要经过居民代表审议,大到外墙颜色,小到窗户样式,都得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
走到波尔沃大教堂前,青灰色的石墙爬满藤蔓,15世纪的尖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教堂广场的石板路上,孩童踩着石板间的缝隙追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踱步。居民们相信,“用起来的老东西,才不会真正老去”。
傍晚坐在河岸的红仓房餐厅里,远处传来轮船的鸣笛声。忽然明白,波尔沃的珍贵,不仅在于保存了中世纪的街巷与建筑,更在于当地居民用民主的方式,守住了对待历史的敬畏心。那些带着铆钉的石块、历经风雨的红仓房,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居民们共同守护的生活记忆——这就是小镇历经数百年仍鲜活的秘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