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脚下,碧水蜿蜒,云雾缭绕间,茶山村静卧在时光的褶皱里,散发着古村独有的烟火气息。
2023年以来,梅县区在茶山村全面启动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茶山村是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的一个自然村,始建于明代初期,由南迁移民聚居而成。如今茶山村依然完整地保留着34座建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初年的传统民居,被誉为“客家民居博物馆”,还被评为“中国古村落(客家民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茶山村完整地保留着34座建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初年的传统民居。
漫步村中,古道交错纵横,古树摇曳生姿,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荷塘点缀其间,农田带着泥土芬芳,虫鸣犬吠与潺潺水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脉络藏在每一处景物里,宛如一幅客家风情的田园画卷。
黄氏祖祠绍德堂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茶山村风景如画,蝴蝶在田间翩翩起舞。
黄氏祖祠绍德堂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承载着前辈先贤的艰辛创业故事。创毅公祠、司马第等古民居也有着300多年历史,在如今的茶山村依旧熠熠生辉。
黄氏祖祠绍德堂内部。
石板古道将古民居连成一串,有堂横屋、杠屋或两形制融合,依次呈带状沿山脚布局,体现了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修缮后的茶山村景象宛如一幅客家风情的田园画卷。
为了留住古村,让古村焕发新活力,2023年以来,梅县区在茶山村全面启动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修缮了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大夫第等8座文保单位建筑,对茶山村县道沿线1公里及荷树窝内古井、古树、古桥等要素进行改造提升,并利用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进行布展,传承茶山村的耕读文化。
茶山村的民居呈带状沿山脚布局,体现了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保留古建筑原有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水车镇灯塔村党支部书记杨苑雄指着村里的荷塘说,“这里原本是一片片分散的小鱼塘,我们将其打通,建成连片荷塘,并在旁边增建凉亭,既优化了景观,也丰富了游客体验。”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停车场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游客纷至沓来。从江西自驾前来的游客赖女士说:“在网上看到这个小众‘打卡地’,没想到现实景色比照片更美!”
在村中修建凉亭,既优化了景观,也丰富了游客体验。
依托梅县区茶山古韵强村管理有限公司,茶山村集约盘活村中闲置土地资源,并与相邻的水声村、梧塘村联动发展,共同开发生态农业和农文旅融合。
茶山村将一片片分散的小鱼塘打通,建成连片荷塘。
在遵循保护优先原则的前提下,茶山村新开发了民宿、陶瓷研学基地等项目。“这些新场地丰富了茶山村的文旅资源,预计年底前陆续向公众开放。”杨苑雄说,“以前游客来了,只能看看建筑、散散步,在凉亭喝喝茶,停留时间很短。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古村的开发利用,根据游客需求挖掘资源,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
茶山村的荷塘里荷花盛开。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字记者 刘明心
摄影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作者】 刘明心;杨斐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