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上九点多,将大闺女送上去西安返校的火车后,俺仨又驾车玩去啦!因为“保镖”老唐难得有半天时间可以陪我和二哈同学,那就踏着上期探访章丘孙家村杓峪庵的脚步,咱接着去山野乡村寻古庙。
本应在埠村出口下高速,好巧不巧,老唐接了个电话----开着免提,趴方向盘上与电话里的同事谈事情,得!错过了高速出口,无奈只能到下一个出口。
假使仍去今日章丘目的地,原先只剩下20分钟的车程,硬生生绕路拉成了近50分钟!一不做二不休!换地方!既然雪野出口下高速,干脆去仰慕已久的马鞍山!
话说叫马鞍山的地界太多啦!首当其冲是安徽省马鞍山市,跟老唐回江南婆家的时候,曾途经过马鞍山市;咱济南市中区也有条马鞍山路,但马鞍山在哪儿,我这个老济南土著还真不知道哩。再则淄博淄川的马鞍山,这得是知名景区了,瞅机会我也得去爬一爬。
今日此时,咱去莱芜雪野的马鞍山。
莱芜雪野马鞍山,位于北双王村,海拔671.9米,明嘉靖《莱芜县志》载:“马鞍山,在县北六十里。前后二峰连峙,形如马鞍。”----网上搜到的有关马鞍山的介绍很多,多是说那里山石奇特、历史人文多云云,但咱没去过,未能亲眼目睹,只能从文字中了解它的雄姿。然而文字嘛,多多少少会有夸大的水分,还是得亲身实地登上马鞍山,亲眼看到摸到才能知晓究竟有多美?
依照一位济南知名大博主几年前发表的游雪野马鞍山文章中的路线,导航“东北岭”。
由画着彩色线条的沥青路行驶到尽头,是一座防火护林员的小房子,小房子后面的沥青路也变成了水泥盘山路。
“这路能走吧?”老唐紧盯着前面曲折蜿蜒分辨不出路况的一车宽水泥路疑惑地问道。
“应该能,人家来过的人说是能开到‘东北岭’,再说导航不也显示前边有路嘛!”虽然我心里也没底,但有人驾车走过这条崎岖山路,且导航也没说让步行。
“这么窄,如果上面下来车,错车都麻烦。”老唐又叨叨一句。
“能错车,我看人家文章里写的,可以错车。”我是完全信任那位博主,更信赖老唐的车技。
----搁我自己带儿子来的话,铁定选择将车停在山脚下,徒步上山。
经过弯弯绕绕的惊心动魄的惊险战栗的忐忑不安的心要随时跳出来的十来分钟上山路,终于到了一处相对开阔可以停车的空地。
前面还有房有院,院子里传来咯咯哒咕咕咕一群公鸡母鸡吵叫声----山顶还有人家居住?
突然不知从哪里窜来一只全身漆黑,毛发乱蓬蓬看不出眼睛鼻子嘴巴在哪里的黑狗子----实在太黑了,全身黑黢黢。远远地盯着你,不叫也不跑,那一副不怕人的样子,许是山腰处那户人家豢养的。
前面的水泥路被几块大石拦住,地面上漆着“禁止通行”“上山由此上北”。
----问题来了,今日多云阴天,分不出东南西北啊?
“往那边走!那边是北!”老唐大喊一声。
“你怎么知道那边是北?”我问。
“没看到太阳嘛?!太阳在正南呢!”老唐指着身后天上的太阳应道。
“哪有太阳?这不都是云彩吗?”顺着老唐手指的方向 ,还是没找到太阳的身影。
其实眼前有三条路:水泥路是东,但被石块拦住了;老唐走的“正北方向”则是钻进松树林;正中还有一条踩秃噜皮没有一根杂草的土路,而前面50米开外停着一辆村里常见的大摩托。
他说那边是北,那就跟着走呗。
由林子过去后出现了人工铺设的下行台阶,台阶尽头横空一座跨于山涧中的巨石桥----这就是网上介绍的“仙人桥”吧?
足够神奇,足够仙,这么大一块山石如何就搭于山涧两侧,化身成为一座天然石桥呢!
仙人桥两侧贴心地安置了水泥栏杆----这个好耶,对于我这种平路摔跤的笨蛋走这座仙人桥,真有可能滑下去变成“仙人猿”。即使有栏杆,我也是紧紧扶着,因为栏杆之间的空隙还是足够我出溜下去。
过仙人桥后继续上台阶。难怪说马鞍山上的山石奇特,的确如此,不是刀劈出来有棱有角的石头,全是圆滚滚被风雨和岁月磨平了的各种巨石。资料说马鞍山山体是混合花岗岩,球状风化明显-----跟万福山上的山体形制是一样的吧。
走在巨石之间,没有那种被尖锐突兀好似随时石块会裂开,射出无数箭矢暗器的紧张惊悚感,反倒觉得这些石块是哪位史前巨人的玩具?他顽皮地随意摆放搭建在这里的?
在林中巨石之间,你会全身心地放松,真正是惬意漫步其中,两侧树木高大茂密,像一把把绿色大伞,遮住了头顶的天空,只是今日多云,林中也更显幽暗。
走了约莫十分钟,前方出现一座小门,像是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林间虽然也有讲解的展示牌,但风雨侵蚀,上面的漆字都脱掉,看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关于这座小门有啥讲究,无从得知。网上介绍的是“一柏二狮”,但眼前是二柏,至于狮?没看出来。
过石门后右侧又有一处水泥围栏圈起来的景点:长寿穴----哦哦,一块巨石上面的槽眼。依然是讲解牌上的漆字啥也看不清。
继续顺山间土路上行,又一座古朴小山门倏忽间立于眼前:通天门
仔细瞧,通天门与旁边的石墙是一体的,且也不是新建之物,上面还有个门栓洞----遗留古建,后世修缮。
过“通天门”,右侧又一个介绍牌,“崖壁上有字!”老唐大声提醒我。
真有字嘞!“大清咸丰十一年重修避难处”,再来到那块漆字掉得差不多的牌子,极力辨别上面的字迹,白瞎,想知道的全看不清。
----事后在网上搜来查去也没找到相关介绍。究竟是谁人在此避难?避的又是何难?何年避难后又于咸丰十一年(1861)来此重修?
顺着层层石阶走到尽头到了碧霞祠,门前简易的石桌石凳前有位大叔,本以为是护林员,原来是碧霞祠的值守人员。
见到大叔太让人喜出望外啦----可以更多地了解马鞍山的故事!
以为碧霞祠是原址新建,大叔说是旧址修过的,门、墙以前都被推倒了,又扶起来重修了。
还真是嘞!看到院门两侧的石柱了么?残留着“同治元年九月”(1862)几个字迹。要不是大叔,俺绝没留意到这几个朱漆字呢。
碧霞祠内面积不大,只有一座小殿,院中有两棵松柏,树冠遮了半座院子。
泰山老奶奶一直是俺敬奉的,但凡遇到碧霞元君祠,俺都会恭恭敬敬磕三个,把老唐召唤过来也磕了仨,顺带各留了点香火钱-----也许钱箱钥匙就在门外大叔手里,但俺愿意也主动将钱塞进功德箱,因为大叔看护古庙,维护卫生,应得的。
碧霞祠东墙外面还有几座石质小庙,地上或躺或立着几方或拼接或残缺的古碑,向我们彰示着这里的古老历史和曾经的香火旺盛。
抬头望见山崖上还有座小石庙,正中端坐着齐天大圣----这个我知道,以前查询过。第一次看到供奉齐天大圣是2025年5月去淄博池上镇后峪村后山里的庙群游玩,也是见到一座供奉齐天大圣的小庙,当时就疑惑还有供孙悟空的?搜索了得知,早在宋代就开始拜齐天大圣,只是世人看了《西游记》才让齐天大圣众所周知火了起来。
由碧霞祠后墙过去是上到山顶的小路,啊哟,这路说好走吧,也好走,有铺好的台阶;说不好走吧,也吓人,有天然的崖石路。反正一路嗷嗷嘱咐老唐抓好儿子的手,而我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踩下去----实在信不过自己。
这可不是随便拍的山石,这是必走的山路。。。
山上景色太美了,虽说今日天气不是很好,但黑压压乌云当头的感觉让天空更美!没有阳光的沐浴,山是暗黑的,树是暗黑的,只有脚下的石块是淡黄的原色。古人笔下的黑白水墨画不就是如此景象?我们俨然置身于古画中啊。
山上的松树也造型奇特,全都友好热情地向你招着手,欢迎你的到来。对方山头的岩石一层层一块块像是乐高玩具似的拼接起来,不是那种兀自凭空冒出的大山头----就是一眼看上去,对面那座山头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攀爬上去。当然我只是说说,我可不玩命去挑战,隔山欣赏下就知足。
我要是个画家,立马就在这里支个架子,把此时眼睛里出现的一切都收纳到画作中。
石阶的“登高”二字,风格有点像刚才碧霞祠院门石柱上的风格,会否是同时期同一个作者的留作呢?
看到远处的雪野湖了吗?我们来的路上绕湖半圈,雪野湖是真大,像海似的。此时此刻,驻足山巅,就说远处是大海,也无人反驳吧。
山间的一座借助山体修建的石庙,看风格也是明清时期遗物。推门看里面,不知端坐的是哪位神仙?头上戴的垂珠冕旒,玉皇大帝?神像左侧的木俑人有点骇人哈,黑色瓜皮帽的风格似是清代。
继续上行,林间又一座小石庙,庙是古庙,里面的财神是现代新摆放之物。
哇哦,终于登顶了,一座大红色的庙宇赫然出现上方:玉皇庙。
看看海拔高度:674.5米----如果我不要命地攀上玉皇庙后面的巨石,想必还能再高上去三米。
啊呀!天空中飘来了雨点,可了不滴,这要是下大雨,不得把我们仨冲下山崖?心下暗想刚才无论是车行还是人走的山路上的惊险,得赶紧下山。
回到碧霞祠,雨呢?不见了。。。歇歇脚,压压惊,与守祠大叔闲聊几句。
问大叔下面山门那里崖壁上的“避难处”是避的什么难?什么人避难?
“哟?!你还不赖哩!竟然发现那里有字了!说实话,我来山上多少年了,这两年才知道那里刻有的有字呢!”大叔听我说完,立即表露出啧啧神情。
“没有没有,我是过去看牌子介绍,我老公发现崖壁上有字,我才注意到的。”我连连解释。
“那也挺厉害,多少人来这里爬山,没人注意那里刻的有字。”大叔依然很佩服我们的眼力。“上面是咸丰十一年还是十二年?我也看不清。咸丰皇帝来这里避难的。”
“咸丰?咸丰来咱莱芜来了?”我有点点吃惊,以我不多的历史知识,没有在哪些书籍文献中看到过咸丰来莱芜避难的文字。
“啊,是啊。咸丰皇帝来这里避难,往那边走,在山后面那里有个石棚子,就躲那里避难的。”大叔平和地给我讲道。
“咸丰的老婆是慈禧,和另一个老婆慈安一起垂帘听政,就是这个石柱上的‘同治’----一同治理。”我用自己仅有的历史知识说着。
“哦!慈禧就是他老婆啊!”大叔惊道,“咸丰来这里避难,就是避那个八国联军吧。咱也知不道。”大叔讪讪地笑着说。
不是带着老婆们逃到热河避暑山庄了吗,真不记得有说是逃到莱芜了,再者如果躲到山顶,吃啥喝啥,被敌人围在山头,更是插翅难逃,我对大叔讲的表示质疑,但我没争辩啥,一是大叔讲的未必不对,我所了解的未必就正确。但我还是按大叔所说,去寻那处石棚避难处。
其实就是刚才看到的那座乐高拼接起来的山头。老唐爷儿俩留在原地等我,我自己跑过去一探究竟。
山路很好走,山景更惊奇,巨石像是从山体上用刀切下来的一块,中间的缝隙刚好可以过人通行。被切下来的这块“山石蛋糕”外侧又是一处极佳的观景小平台----但我不敢观,我怕滑下去被你们观了景。
瞧远处那层层叠叠的高山,还有群山包裹下的雪野湖,浓重的雨雾云层将最远处的高山遮住,让雪野湖与天际直接连接起来----此刻,我非说它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你们不能反对!
空中飘落的雨滴咋个又密集起来了呢?快速回到碧霞祠与老唐爷儿俩会和,抓紧时间下山。身上的T恤都湿了,有汗水有雨水,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反正就是前胸后背都紧紧贴身上。
下山路的十来分钟,又是一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刺激!
此处严重建议!
朋友们来雪野马鞍山游玩,如果您车技绝对过关,最好是四驱车、越野车,可以直接导航东北岭,否则,强烈建议将车子停在山脚下防火护林小屋附近,徒步上山也没多少时间,保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再则,极力推荐来莱芜雪野马鞍山游玩,景色太美啦!
然后,我们又去吃鱼啦----管它是花鲢还是白鲢,就冲这132块钱摆了满满一大桌的菜量和口味,也是值得推荐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