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九月初,怡园的石榴就红了。
火红的石榴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宣告着夏日的结束,和秋的翩然而至。
尽管苏州的天气仍然还没秋天的爽利,
但石榴红了,秋天不远了。
苏州最封神的时刻,即将来临。
△石榴红了 图via小红书博主@JaoX
这一周,都在说接下来的苏州,即将迎来秋日美学天花板。
还在「苏超」里力拼榜一的苏州,虽然没能搞定南通,但作为第四支能够攻破榜一大门的队伍,已经是太湖的骄傲了。
毕竟一直以来,优等生里,必须有苏州一份子。
论经济,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排名榜首,
今年上半年GDP江苏第一,全国第六,把杭州和成都都甩在后面。
论美景,看看接下来即将封神般的秋天吧,谁能不动心?
又是全国第一。
还是那句话,
比苏州有钱的,没它漂亮,
比苏州漂亮的,没它有钱。
今年年初冬天时,我去了一趟苏州。
走街串巷,逗猫听曲。
看了园林的冬日疏朗与风骨之美,冷风拂面的同时,江南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深意。
当时就听人讲,秋天来啊,感受五彩斑斓的盛景。
如今这最好的秋天的即将到来,桂香即将满溢苏州城。
逛园林,赏桂花,吃吃水红菱,
再找家馆子吃顿蟹宴,
秋天的日头慢悠悠的,这日子才能显得淡雅而回味无穷。
苏舜钦写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即将带来的封神时刻,正是被这些近山远水触动的瞬间。
石榴红了是个先兆,接下来,
才入了这正题。
「走秋日的园林,长留天地间」
说起来,苏州园林们面积都不算大,108座,却靠着各自奇异的风格而闻名。
比起北京的皇家园林们,这个小城的园林算是别具一格。
城间走一遭,就可以在这里见到不同风格的江南园林,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原先主人们的风格,都能感受到。
拙政园主人以荷花的香味来自谓品行,他在院内建造了“远香堂”;
亦有人追慕苏式小船般怡然自得的心境,如怡园的“画舫斋”;
还有人喜欢恬静的田园生活,如留园的“小桃源”……
数不尽。
到了秋天,园林比春夏多了份温柔,天气更爽利,温度更适宜,颜色也更斑斓起来。
可以去拙政园看树影婆娑。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拙政园,以水为胜。
作为苏州最大的园林,这里随便一个转身,都是一幅「完美的山水园林画」。
池塘边的枫树开始变红,金黄的银杏叶落在青石板上,
在曲径通幽的回廊里,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树影婆娑。
一定还要去留园感受,秋日斑斓中的静谧。
它的名字来自于,长留天地间。
仅此一句诗,这立意顿时高远起来。
留园入口的门,是真心小,真心朴素。

不张扬,不花俏,曲径通幽,有《桃花源记》的意味,通向豁然开朗的主园区。
留园的修建者,是明朝的大才子徐泰时,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朝首富盛宣怀。
所以留园的建筑设计,分为精巧,审美一流。
光影灵活运用,是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典范。
秋日,一定要在里面寻镇园之宝的寻迹。
冠云峰。
瘦、漏、透、皱的太湖石之美,能窥见当年宋徽宗如此欢喜太湖石的缘由。

一步一景,秋日斑斓。

虎丘晚些时候更是要安排上。
湿地公园碧椅桥旁的水杉林,秋冬时节红叶如画。
再等些日子。
等到十一月,这里就是出片率极高的秋日仙境。
平江路旁边的耦园。
则是秋日幽静的好地方。
一个见证过许多爱情的园林,深秋的红叶季里,人不多的时候,绝对一步一景。
更不用提,天平山的枫叶,道前街的银杏。
以及,禅意园林狮子林。
20多座建筑,100多种花木,六百多岁的园林,从建筑到布局,处处充满禅意。
以隐居山林之意的网师园。
夜游,则别有一番情趣。
还有开头提到的怡园、艺圃…
秋天来苏州,大园要去看,小园更要去看。
即便是从小在这的老苏州,
也有走蒙圈的时候——
晨间去完市场,无意穿过窄窄小路,偶尔一抬头,就发现,
自己又差点误入一个别致的园林。
「撸寺庙的猫咪,是这座城的闲情」
苏州寺庙甚多。
定慧寺、报恩寺、云岩寺…各有千秋。
最著名的莫过于,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雷贯耳。
但也正因为此,寒山寺每天每时都是人潮。
而西园寺。

五元一张门票,人少猫多,这座寺庙的亲切与从容,倒或许更代表了苏州。
先不谈西园寺的黄墙绿影的光影之美,单看看这座寺庙的责任和担当,就能感受一斑。
西园寺,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或者说,从来就没叫过这个名字。
踏过智慧桥,即可进入园内。
会看见它的准确名字,叫做戒幢律寺。


西园,只是里面园林的名字。
但这又何妨,园林里放生池旁的对联写:
已种竹栽花培心培地园则放生育物养性养天
其实,正是这座寺庙的精神和底蕴。
西园寺的住持觉得,
既然身为寺庙,一定要有点作为,有点情怀,有点想法,有点责任。
所以这里赠清香,赠福字和对联,还有素包子和素面可以排队领取和享用。
更不用提前文所说的,整间寺庙黄墙上都贴有不少警世恒言和心灵鸡汤。
以及随处可见的佛学启蒙书籍,让人乐观向上,积极向前。
西园寺内还有个五百罗汉堂,中国四大古罗汉堂之一。
第一进石拱门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均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
罗汉堂屋宇深广,共四十八间,城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相当宏大。
不方便拍照,于是用心感受。
慢慢一尊尊看去,心也可以静下来。
更不用提这里红遍社交平台的猫咪。
我们撸了西园寺的数十只猫咪,躺着的坐着的舔手的。
我们遇到了不下十只喵星人,不惧人不怕生,
草丛、墙壁、树丛、石墩,自得其乐。
游客们围着猫咪,猫咪也看着这每天川流不息的两脚兽。


想来,是这寺院的灵气,是住持带领下的德善之美,也是猫咪们生活在这里的福气。

中午我们离开西园寺的时候,不少人正在排队领素包子,或者吃上一碗素面。
我则烧了三支香。
一支平安,一支健康,一支万事容易。
身后的墙上,是另一句鸡汤——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当我们一直觉得苏州独有风雅时,
西园寺在社交平台的风靡,
与线下不计回报的善意。
则是这座千年古城,另一面的温柔。
「声声慢,
在苏州寻寻觅觅」
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
苏州的芳华,蔓延在这座2500年的古城之中的,每一排老房子,和巷弄里。
比起隔壁上海的傲娇,
即便自古以来都是江南富庶之地,苏州更为平和,也更随性。
作为一个舟辑城市,「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
而市肆老街,就不得不提到至今已700年的平江路。
平江路的特色在于水系,河道两边就是百年老屋,柳条和花枝斜倚在河面上,盈盈相望。
七百多年的平江路,
河道两旁是老屋和商铺,柳条和花枝斜倚在河面上,盈盈相望。
尽管如今已经成为游客打卡地。
可在平江文化中心,依旧可以寻得到十块钱的苏州评弹。
腔调十足,可谓随地大小都是雅致风韵。
山塘街的夜景,更是一绝。
而始建于南宋的太平老街,也是要去的。
被称为苏州最美的老街之一,等到深秋,可以看见这里有太平古寺和800岁的银杏树。
整个老街呈「于」字形格局,秋季这里就是最美的打卡胜地。
苏州的老街巷,不同的,是每条都各有特色,但相同的,是都充满热情和生活气。
拥有众多美食的十全街,则是堵车也要来的吃货一条街。
古城那个有名的葑门菜场所在的葑门横街,则写满了柴米油盐的风味人间。
老苏州的灌蛋饼、萝卜丝饼、面拖大排…
热爱生活的苏州人,一边在文人墨客的精致里,洗尽铅华,一边在日常生活的烟火里,活色生香。
等到这秋高气爽,不如来这苏州老街上,
声声慢,步步慢,寻寻觅觅。
接下来的苏州,太适合旅行。
————
所以,虽然没有机场,
也掩盖不了大家一年四季都想来这里的心。
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长三角核心地带的位置,
让这座城市不仅有着两千多年的底蕴,
同时也孕育出了全国最著名的工业园区和独立的产业集群。
更是连续几年,被评为内陆最宜居的城市。
那天黄昏,
即便不在古城,是在那个著名的工业园区,著名的人工湖。
我依然被无比壮观和美丽的日落景象震惊。
金鸡湖的晚霞,
暖透了老苏州人和新苏州人的心。
我正在拍照时,旁边来了一个姑娘。
她突然跟我打招呼,
“嘿你知道吗,我之前就在这里拍到绝美日落。”
我哈哈一笑。
“我知道啊,真的,美爆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