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4日电(记者 赵俊峰 彭超)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记者9月4日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宾专场获悉,宜宾将加快构建立体化、多元化文旅传播体系,全力打造本地高频、周边首选、全国必游、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据宜宾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建介绍,宜宾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孕育积淀形成了长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抗战期间,宜宾李庄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接纳了同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挺起了文化抗战的民族脊梁。
当前,宜宾正依托“万里长江第一城”、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中国酒都”等品牌名片,加快打造“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基于文旅发展趋势和宜宾地理区位优势,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品质消费中心”。
“我们坚持游客优先,不断提升主客共享‘体验感’。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和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加快完善文旅配套设施,持续健全文旅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游客体验,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刘建说。
据宜宾市委副秘书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艳丽介绍,宜宾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以近悦远来为目标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魅力传播体系,重点聚焦本地游客、成渝及周边地区游客、全国游客、西南地区入境游客四大客群,系统开展精准营销。
张艳丽表示,宜宾将深入开展“宜宾人游宜宾”活动,丰富本地游旅游产品供给,通过举办更多本地特色文旅活动、优化场景体验,持续推出“宜宾必去的100个地方”热度榜单等,努力将文旅产业打造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将重点瞄准成渝及周边高铁城市圈,通过植入赛事、音乐、动漫电竞等沉浸式活动和体验式产品,推出宜宾自由行、团队游等专属福利,将宜宾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张艳丽说。
聚焦重点节假日,宜宾将持续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活动,如围绕“5.20”“七夕”等节点,打造“长江之恋”等全国性活动IP。鼓励旅行社“引客入宜”,持续实施“三免”(免费充电、免费品酒、免费吃面)政策宠客,打响全国游客知晓并向往的“万事皆宜·天下为宾”城市形象。
张艳丽说,宜宾还将重点聚焦东南亚、日韩及“一带一路”等客群,推出多语种主题产品,畅通入境便捷通道,发挥作为四川第二大留学生聚集城市的优势,推出留学生亲友专项优惠政策,加强境外宣推,提升“与世界·共宜宾”的城市吸引力。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长江马拉松、微醺派对、万象宜宾天地国际消费嘉年华等一系列‘文旅+’活动,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三免’政策也将继续实行。”她说。
据“两海”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曹汇介绍,“两海”示范区将以蜀南竹海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兴文石海建设国家级5A景区为目标,聚焦场景打造、业态培育和服务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蜀南竹海依托“竹+熊猫”IP,推出熊猫互动体验、竹林禅修和生态疗愈等产品,构建沉浸式度假体系。兴文石海突出“地质奇观+夜游”双IP,发展户外运动、地质科普和文化演艺,同步提升民宿、非遗等周边业态,实现文旅与百业融合。
曹汇表示,示范区深入挖掘竹、石、僰、苗文化,推出《石海长歌》沉浸式演艺、《逍遥宴》溶洞餐秀等特色项目。举办竹侠勇士赛、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月月有热点、季季有精彩”的节事品牌,拓展低空飞行、共享旅居等新场景,推动从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
示范区还将推动服务“智慧提档”,构建全周期游客服务体系。完善“两海”智慧平台,开发“一码游”APP,集成预约、调度、消费和应急等功能,实现“一码通行、一屏管理”。建立民宿推荐和信用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增强服务品质和品牌竞争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