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宁波留给许多人的共同记忆,几乎就是一个字:热!
自7月末至9月初,35℃以上的高温日数累计超过30天,宁波多次跻身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甚至气象部门也罕见发出提醒:每日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
当烈日迫使白昼放缓脚步,宁波人却将生活节奏调至“晨昏模式”——拂晓赶海观日出,夜幕之下享凉风,一场与高温共舞的“时间迁徙”正带动特色夜经济和晨间消费悄然生长。
从日出音乐会到夜间竹筏漂流,从追寻“蓝眼泪”到沉浸式赶海,宁波的夏天在灼热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气象导航:大数据为“高温突围”提供科学路径
早在今年5月,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和象山县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宁波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气候生态评估报告》,为应对高温提供了数据支撑。
该报告指出,松兰山度假区虽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但因滨海位置,呈现出显著的海洋性特征: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由于地处滨海,海洋性气候明显,冬冷严寒缺、夏热酷暑少。尤其在象山——浙江大气自净能力一级稀缺区,松兰山更以优越的污染物清除禀赋脱颖而出,成为季节性康养旅游的优质选址。
(夜色下的松兰山。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数据显示,松兰山年高温日数与寒冷日数均属中低水平,年适宜湿度日数超200天,夏季及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均达优良等级。 全年舒适度较高,适宜旅游月份占比高达91.67%,其中5月与10月气候条件最优,6月、9月次之。即便七八月高温时段,该区域平均气温仍比宁波市区低约3℃。 面对酷暑,松兰山当如何破题?气象报告指明方向:尽管七月平均气温达28.8℃,但清晨与傍晚时段的温度区间(24-28℃)恰好落入人体舒适范围,具备发展错峰旅游的潜力。
(近三年松兰山度假区5至10月气候条件评价结果,来源象山县气象局)
此外,松兰山年平均日照时数超1500小时,夏季更达553小时。加之其东临东海、视野开阔,尤其适宜观赏海上日出、日落及霞光映海的“金滩赤霞”奇观。 月夜可见银海映天,雨时则成江南朦胧烟雨景,雷阵雨后还常现海上彩虹——这些特色气象景观,成为打造夏日旅游产品的关键突破点。
(向“晨昏”要效益:松兰山的“造浪”实践)
依托气象数据的科学支撑,松兰山今夏推出“造浪狂欢季”,以“浪”为主题串联16项活动、延伸13.14公里海岸线,重新定义滨海夏季体验。
松兰山精心规划五大观日点位:东沙滩、白日梦径、礁石咖啡、观日营地、青年与海营地。其中东沙滩视野开阔、沙质细腻,日出时金光漫滩、浪涌碎钻,成为北纬30°最美海岸线上的拍照打卡胜地。
松兰山观日点位之礁石咖啡
8月16日凌晨,一场日出音乐会在礁石咖啡畔上演。凌晨4时,夜色尚浓,潮声如低音和声,乐队在晨光中开唱。150余名年轻人围聚篝火,在贝斯与海浪的共振中迎接日出——“没人想起城市里的闹钟,只感受到心跳与鼓点同步。”
不同于年轻人的“追日激情”,亲子家庭与年长游客更偏爱傍晚时段。夕阳西下,沙滩上脚印交错、孩童嬉戏,情侣携手逐浪。市集、露营、Live音乐陆续登场,东沙滩大草坪上吉他浅唱、篝火舞动,咖啡与啤酒杯盏交错,勾勒出滨海夏夜的松弛图景。
而礁石咖啡与孤独酒吧则成为成年人的避世选择。一杯冰咖或特调鸡尾酒,搭配无边海天与暮色光影,随手一拍即是大片。入夜后,露天电影在海风中开场,幕布之光与星河交织,背景音是轻柔的海浪。
亲水经济迸发:全域“晨昏模式”的探索
亲水体验始终是松兰山夏季引流的核心,今年更通过多元场景创新,提升高温下的旅游质感。
游客可自亚帆中心出发,沿海上航线体验环海游览;可选择海洋垂钓,在宁静海天中放竿,或凭经验展开岸钓较量;亦可借助VR技术,在虚拟冲浪板或帆船上探索数字海洋。
东沙观海公园内的象湖隐匿山水之间,垂钓之余更显静谧;太极湾沙滩则随潮汐展开赶海活动,游客可挖掘蛤蜊、捕捉小蟹,体验滩涂野趣。
高温催化下,水上运动成为新宠,尤以桨板为最。 (张晓曦 尹洁 申倩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