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暑假,“工厂游”火爆出圈。在汽车制造智能流水线,见证机械的完美协作;踏入食品加工厂,揭秘舌尖美味的诞生……多地工厂纷纷敞开大门,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而在社交平台上,“工厂游”的攻略被大量转发,一些热门厂区的参观票一票难求。“工厂游”为什么会成为文旅新宠?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哪些挑战?
这个暑期,青岛啤酒博物馆预约火爆。白天,游客在这里品啤酒、玩剧游;夜晚,通过夜游项目,仿佛走入一个现实版的“博物馆奇妙夜”。多元化的游览项目为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游客量身打造独特体验。
△青岛啤酒博物馆内部
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孙姬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探索场景、业态和产品的创新。今年全新升级后的《金色奇妙夜》最受欢迎,接待量同比增长77%。剧游《觉醒的酿造师》升级场地“1903时光影舍”,沉浸玩家可在影舍换装、化妆、旅拍。博物馆还为亲子家庭特别推出啤酒花研学票,带孩子看工业、学知识、做手工,几乎每场门票一上线就售空。受免签政策影响,今年暑假外国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长。
在浙江,多家民营企业也在拓展工厂游项目。浙江诸暨市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食用油加工基地,暑假期间每天都有戴着安全帽的学生,围在微型榨油设备旁,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体验食用油传统木榨工艺的魅力。看着亲手制作的菜籽油汩汩流出,孩子们成就感满满。
公司负责人斯燕琼说,基地保留了3条传统木榨生产线,让游客体验古法压榨工艺,同时开放生产车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菜籽油加工过程,还能定制专属榨油服务。
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展示,以及孩子们的互动体验,让工业生产过程变得生动而具体。位于浙江湖州长兴县的一家主营家居家具的企业,依托传统的家具制作工艺,创办了“大象公社”木作坊,由专业团队打造出创意有趣的课程内容。刚刚过去的暑假,大象公社推出一系列工旅研学活动。在家具生产车间里,有专业导师带领孩子们近距离观摩木材从原料到精美家具的蜕变过程。
参观的学生李沐阳说:“在工厂里,一块木头变成了一件家具,我们看了都觉得很有意思。”
“大象公社”还开发了理论加实操的课程体系。家具企业办文旅,还越办越火,这是大象公社创始人徐伊娜此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她告诉记者,“大象公社”的很多教具就来自生产家具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我们现在有20多个工作室,队伍在逐渐在壮大。”
“牛奶+工厂”也是暑假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工厂游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一个牧场的负责人刘浩轩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游客量比往年有明显增长。相比景区,工厂游项目预约并不那么容易。
多位工厂游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相关政策和举措的推动,近两年每到暑假,工厂游总是持续火爆。和大众景区不同,工厂游相对小众,但更强调互动和体验,寓教于乐,这也是家长乐于带孩子来参与的原因。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表示,工厂游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工厂多位于郊区,交通不便,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增加游客出行成本与不便,且部分工厂内部参观设施也不完备,影响游览体验。此外,对工厂来说,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
在张晓峰看来,工厂游若想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找到生产与游览的平衡点,既不能为了旅游体验打乱生产节奏,也不能因固守生产而让游览沦为走马观花,这考验着企业的系统规划与细节设计能力。
张晓峰表示,工厂要加强与旅游平台合作,拓宽预约渠道,完善预约系统,方便游客预约。完善周边配套设施,需要当地政府重视成熟的工厂游项目和点位,多部门协同发力,完善工厂游目的地交通设施,开通专线公交等。
责任编辑:陈浩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