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凉都,晚风送爽。六盘水贵州饭店的大堂里,却是一番热络景象,重庆游客李女士正陪同父母办理入住,行李员快步上前,接过老人手中的提包;儿童区内,孩子们围着“小小厨师长”体验台揉捏面团,清脆笑声不时传来;茶歇区中,年轻旅客们捧冰镇刺梨汁,畅谈次日徒步计划……这样繁忙而有序的场景,已成为饭店入夏以来的常态,也是六盘水避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全国多地高温时,六盘水19℃的夏天,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贵州酒店管理集团运营管理中心、营销中心负责人、六盘水贵州饭店总经理杨磊表示,得力于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饭店旺季连续15天成功实现满房。今年入夏以来,从川渝、两湖、两广等地前来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饭店凭借品牌优势与便捷区位,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从高铁站打车15分钟就到,周边步行就能去凤池园,住这儿相当于把‘凉都’美景‘装’在身边。” 四川游客周先生的感受,折射出酒店独特的地理优势。
此外,酒店推行全周期关怀服务,让许多游客倍感贴心。“出发前一天就收到短信,提醒带薄外套,还附了消夏文化节的演出表,连怎么坐公交去会场都写得清清楚楚。”广州游客张女士说,抵达时大堂管家递上的凉毛巾和刺梨饮,瞬间驱散了旅途疲惫;住店期间,家人的换洗衣物当天就能取,“带娃出门最怕洗衣服,这个‘无限畅洗’太救急了”。为应对就餐高峰时段,酒店行政人员下沉一线支援,“忙却不乱,连取餐队都排得有秩序。”退休教师王阿姨的评价,道出了“弹性人力”调配制度的成效。
与此同时,饭店针对不同客群的需求推出个性化专属服务。面对避暑养老客群,酒店推出的低糖营养餐和中医理疗服务,让重庆的刘爷爷赞不绝口:“每天早上跟着师傅打太极,下午喝杯茶做理疗,比在家还舒服。”商务客人陈经理则偏爱酒店的 “会议管家”服务:“从会场布置到茶歇安排,全程不用我操心,商务楼层的快速退房更是省了不少时间。”而年轻游客最爱打卡酒店的网红景观下午茶,“就着窗外的风景拍照,朋友圈点赞量比以往都多。”大学生小林笑着说,酒店定制的“山地探险”攻略,还帮她解锁了小众观景路线。
服务之外,创新增收的巧思也藏在细节里。酒店将36间套房改造成家庭房,增设儿童帐篷、绘本等设施;推出进五星酒店吃烙锅及户外五星酒店外卖车,利用贵州独特酱酒IP与餐食组合销售,不仅吸引住客,还成了本地人的 “打卡点”。“没想到在五星酒店能吃到地道烙锅,配着贵州酱酒,这味儿绝了!”本地市民吴先生说。
酒店还引入彝族刺绣、苗族蜡染等非遗体验,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举办刺绣、蜡染、农产品小课堂,“这不仅是增收渠道的创新,更是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杨磊说。
入住体验也处处用心。走进客房,智能化客控系统可一键调节灯光温度,新更换的床垫让不少游客睡了个好觉;全店 LED 灯具和节能热水系统,悄悄传递着“五叶级”绿色饭店的环保理念。
“员工是服务的灵魂。”杨磊说,酒店的“凉都服务大使”培训,让员工不仅懂服务,还能当文旅向导 。一次,有游客询问前台是否有小众村落,前台员工不仅画出路线图,还推荐了当地特色农家菜,“这种超出预期的服务,才是留住客人的关键。”杨磊表示。
以服务为笔,以文化为墨,贵州六盘水饭店在这个夏季,绘出了避暑旅游的品质图景,也续写出了属于“凉都”的精彩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丹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