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吴馥梅
赶一场“追火箭”的浪漫,从倒数声和穿破黑夜的尾焰中感受航天激情;近距离和机器人打成一片,在重现春晚扭秧歌的场景中体验AI魔力;沉浸式打卡《黑神话:悟空》,从全息投影艺术展中领略技术前沿……今年以来,科技旅游的热度不断走高。
所谓科技旅游,是以游览科技景观、追求科技知识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推进“旅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从海南文昌追火箭,到杭州打卡六小龙,体验一场科技元素满满的旅行开始提上更多人的行程。当科技和文旅“撞了个满怀”,有哪些火花值得惊喜?出圈背后,又有怎样的底层逻辑?
“杭州科技旅游十景”相关活动中,参与者在与机器人互动。受访者供图
科技旅游火了
“10、9……3、2、1”激情倒数十个数后,火箭极速升空,喷发出的耀眼尾焰点亮天空,和远处刚升起的朝霞连成一片。“太美了!非常震撼,现场所有人都很激动。”7月中旬,陈宁(化名)在海南首个航天观礼综合平台-瑶光火箭观礼平台,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火箭发射。
瑶光火箭观礼平台,火箭发射现场。受访者供图
和他一样,因为“追火箭”来到此处的人不在少数。自5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瑶光火箭观礼平台组织了4场活动,接待人数超6000人,全网曝光量过亿。
“‘追火箭’就那一两分钟,更重要的是还有许多配套旅游项目可以体验。”中旅(海南)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谭楚雄介绍,除火箭观礼外,游客还可以参加集航天科普、航天展览、主题演艺、非遗美食、娱乐互动于一体的航天主题活动,甚至还有航天员、航天领域资深工程师等大咖的科普课堂。
文昌航天观礼嘉年华活动。受访者供图
科技旅游这把火,不止点燃了海南文昌,也牵动了今年的杭州。不过,与海南文昌拥有两座航天发射场的先天优势不同,杭州的科技旅游热度是“自己长出来的”。
“今年杭州的科技领域非常出圈,不管是春晚的宇树机器人,还是火爆的Deepseek,都受到了很多关注。”杭州市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副主任赵健钧表示。
基于这一背景,杭州文旅在6月发布了“杭州科技旅游十景”这一“科文旅融合”的新生IP,涵盖杭州科技名企、特色小镇、智慧街区等特色地标,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天技术、机器人等领域。
“杭州科技旅游十景”相关活动中,参与者在与机器人互动。受访者供图
比如,在“云栖智慧城市&空天探索基地”这一点位,游客既可以探访“城市大脑”策源地,又可以体验模拟飞行或卫星操控。“在这里,他们不仅是科技成果的旁观者,更是城市未来架构师、卫星模型‘组装工程师’,这种深度参与感是传统旅游无法提供的。”基地项目负责人王洁表示。
赵健钧介绍,“杭州科技旅游十景”推出后,市场旅行社围绕十景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有的串联多个科技点位,有的结合传统观光点位,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科技旅游十景’推出首月,接待人次超过15万;单条科技旅游线路最高月接待量超过4600人次。”
“90%分拣员已被机械臂替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刀比例超65%”“黑灯工厂实现24小时无人”……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某张科技旅游海报上的简介,就吸引了不少省外游客前来。
“今年暑假,我们推出了‘杭州硬核科技’和‘杭州AI未来探索’两条旅行线路,开展了8期,效果都不错。国庆期间准备继续推出新线路。”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旅游线路现场情况。受访者供图
科技融入生活的内核
“来到这里看火箭的,肯定是对航天感兴趣的。”在谭楚雄看来,近些年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众高涨的科技热情。
诚然,作为融合科技崇拜与旅行体验的新型消费形态,“科技”是科技旅游的内核。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科技旅游才有“立足之地”。
在阿里巴巴全球总部-AI科技园区,洞察阿里AI应用及行业发展趋势;在M511光影汇体验虚拟现实的新技术和新场景;在工业机器人实验场,走进真实的研发测试场,观看功能强大的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巡检、定位、导航等高难度动作……
“我们在‘科技旅游十景’的点位选取中,除了旅游属性,还重点关注其在科技领域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赵健钧说。
工业机器人实验场。受访者供图
科技内核支撑起的,还有公众的骄傲感。“科技创新的线下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民自信,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王笑宇研究员看来,这是当下科技旅游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谭楚雄也认为,对于观看火箭发射这类活动而言,感受国之重器腾飞所带来的仪式感和民族自豪感,是其最核心的吸引力。
其实,科技旅游与科普研学有一定相像之处,都强调追求科技知识。科技旅游当前的受众群中,青少年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比如,海南文昌观看火箭的,学生群体占1/3。又比如,部分科技旅行线路的主推产品就是研学游。
海南首个航天观礼综合平台-瑶光火箭观礼平台。受访者供图
“‘科技旅游’和‘科普研学’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科技旅游更关注科技产业的发展,更适合商务旅游市场,而科普研学更侧重科学知识教育的拓展延伸。”赵健钧认为。
在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龙爱民看来,近些年科普的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从原来“你讲我听”的报告式、讲座式单向输出型科普,转为“体验互动”的场景式、沉浸式双向互动型科普。
“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也越来越热衷于实践、参与和体验。科普的目的也从原来的传播科学知识,转向注重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个人和创新社会生态。”龙爱民认为,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原本“束之高阁”的高端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使越来越多普通公众更关注到这一领域,而不局限于研学的学生群体或交流的企业人士。
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未来科技体验中心,七十岁的安徽大爷可以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走路,马来西亚的小伙子能围观云深处机器狗的智能巡检。或许,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例证,也是科技融入旅游的原因。
中国人工智能小镇。受访者供图
如何真正成为加分项
“除了今年杭州科技特别出圈之外,我们之所以推出‘科技旅游十景’,也是因为当前旅游市场在呼唤新的产品出现。”在赵健钧看来,去年的演唱会经济激发了不小文旅消费潜力,而在今年,科技旅游或许就是下一个风口。
他介绍,连续多年举办的“杭州奇妙夜”活动,今年第六届奇妙夜的主题就与科技相关,紧抓“杭州六小龙”出圈的传播契机,携手科文旅企业,打造科创游体验新场景。“这一活动带动了很大的市场消费,仅钱江新城商圈的消费额就超过3.4个亿,环比增长81%。”
2025杭州奇妙夜。受访者供图
不过,作为面向公众的服务性产业,科技旅游要想持续点燃城市活力,不仅要“天时、地利”,更需做到“人和”。“科技的确给文旅带来不少赋能,也有很多可创新衍生的场景实践。不过,吸引游客只是第一步,要想留住人,文旅配套消费产品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定要跟得上。”王笑宇表示。
谭楚雄认为,通过丰富的活动设置、生动的航天科普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将“高大上的科技”转化为“可亲可感的体验”,是留住游客的关键。他表示,今年以来,文昌在航天旅游领域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观礼仪式的参与感和体验深度,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保障,为航天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打了剂强心剂”。
海南文昌航天科技主题体验空间。受访者供图
针对近期“科技游”成为入境游客来杭旅游新亮点的现象,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表示,这绝对是个好现象,需要认真研究,加强引导,优化服务,做好协同,确保质量,谨防研学和科文旅容易出现的各种“套路”,共同维护这个刚刚起步的旅游新巿场,更为重要的是维护杭州、浙江,乃至“科创中国”的美誉度。
王笑宇认为,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科技旅游需要满足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差异化内容所带来的独特吸引力,二是文旅配套消费的一站式配套产品;三是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科技元素的融入,才能成为旅游行业‘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