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城初建为土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郑板桥倡捐大修。郑板桥当年在潍县任县令时,经常闹饥荒。为了解救灾民,郑板桥想到了一个两全的方法。他令城中富户支起大棚煮稀饭,然后号召涌入城中的一万多灾民来吃,但是提出条件说饭不能白吃,要修城墙。就这样,灾民吃饱了肚子,而城墙得到修缮。
潍县老城墙,图片源自搜狐网
独特的是,老潍县城是独特的双城格局,白浪河穿城而过,将潍县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白浪河以西的为潍县主城,也叫城里;白浪河以东的为东关城,也叫东关坞。东关坞被称作“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因其坞墙沿河而筑,蜿蜒曲折,状如盘蛇,与西边的龟城相对,呈现了“龟蛇相依”的祥瑞格局。
古城在历史上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其中一个便是预防战事,保障城内安全。明崇祯十五年,清军围攻潍城三个月,轮番用“红夷大炮”轰击,几百架云梯攻城。县令率众拼死抵御,城墙的高大坚固发挥了关键性的屏障作用最终赢得了胜利。
后来,为了拓展道路,拆除潍县古城北墙时,只保留下路两边十几米左右的两段城墙,是千年古城唯一的见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