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28个字,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豪情,也让无数人对长江三峡心生向往。
如今,长江三峡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9月6日晚,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宜昌开幕。
▲黄翔 摄
在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坐标系中,在湖北“全球揽客”的计划中,这场文旅盛会,将如何解读?
为什么办?让世界看见宜昌。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每个城市都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15年的深耕经营,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在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三峡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
宜昌的颜值和内涵,是天生的,也是靠实力赢得的。宜昌拥有世界级三峡、世界级工程与世界级文化三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刘昆 摄
走进宜昌,遇见“世界级三峡”的绚丽壮美。雄奇险峻的西陵峡、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三峡画卷,塑造出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风貌,这里是“山水可寄情、归处可安心”的诗意栖居地。
走进宜昌,感受“世界级工程”的时代伟力。大国重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交相辉映,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7%的水电能源,点亮了大半个中国,随着三峡水运新通道的加快建设,“一座来电的城市”正焕发出新的澎湃动能。
走进宜昌,聆听“世界级文化”的千年回响。屈原诞生于此,把求索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昭君由此出发,让和合之光映照华夏大地。巴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宜昌正以千年文脉为笔,书写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这里正加快成长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对宜昌来说,举办旅游节,是一次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的绝佳机会。
本次旅游节,有一个活动值得格外关注。
9月6日,“知音湖北·2025全球旅行商大会”在宜昌举行,湖北正式发布“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三年内,在全球100个城市发展1000家合作伙伴,构建起专业化、国际化的宣传推广和客源组织网络,持续扩大湖北文旅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陈明 摄
湖北为什么要“全球揽客”?
先看“大环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国际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特别是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复苏态势尤为明显,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以及数字化旅游服务等举措持续优化,外国来华旅游人数大幅增长。
看湖北。2024年湖北接待入境游客278.7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湖北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5%。业界称,湖北已成为入境旅游的新兴热门目的地,已经具备打造外国人入境旅游首站城市的市场基础和现实条件。
再看宜昌。2024年,宜昌市全年接待游客1.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64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且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在国外市场,接待入境游客31.45万人次,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依然任重道远。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使祝善忠认为,举办旅游节,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长江三峡的国际知名度、加强三峡地区与国际旅游市场紧密联系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领略三峡之美,感受中国魅力。
未来怎么干?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要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从湖北层面来说,今年4月,湖北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推动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携程集团副总裁、猫途鹰中国CEO刘骁舟认为,作为连接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等景区的世界级旅游走廊,湖北应将“神武峡”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目的地进行统筹规划和旅游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宜昌集散中心作用,引领神农架、武当山、三峡三个旅游吸引物群。
▲2025年盛夏,到宜昌赏江景、观大坝,感受“高峡出平湖” 的壮美景观,成为游客避暑休闲的热门选择。黄翔 摄
宜昌层面,打造核心引爆产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依然是重中之重。加快“两坝一峡”资源整合提升,建设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区。同时,推进城旅一体发展,融入“神武峡”“渝宜汉沪”等精品旅游线路,共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要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态融合。
深化“百业+旅游”,完善全产业要素链条。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教授在参加“峡区旅游嘉年华”时提出,宜昌需构建“走起来、坐下来、躺下来”的多元业态,并重点提升国际交通枢纽地位与情感共鸣服务,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品牌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宜昌应进一步加大对长江三峡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祝善忠表示,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正当其时。
这,是宜昌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来源:白龙岗纪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