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扫码预约”成为很多景区、场馆的“标配”,但一些老年游客却在数字门槛前望而却步。本是为提升效率的便民举措,若少了对老年群体的考量,便异化为一道冰冷的“闭门羹”,这绝非公共服务应有的温度。
一些景区在线预约的“一刀切”,本质是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漠视。部分场所将线下窗口压缩至极致,甚至取消人工服务,让不熟悉智能操作、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连踏入景区的资格都需“求人”获取。这种“便利”的代价,是让老年人被排除在公共文化生活之外,与“适老化”的社会共识背道而驰。
公共服务的进步,从来不是少数人享受便利,而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参与。景区不妨多留一道人工窗口、多设一名引导人员,技术平台优化大字版预约界面,少些“非线上不可”的强硬,多些“线下也能办”的灵活,才能让在线预约真正成为服务的“加分项”,而非老年群体的“拦路虎”。
衡量一座城市、一处景区的文明程度,不仅看科技的便捷度,更看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别让数字鸿沟,隔断了老年人看世界的脚步。
文字/主编:杨燕玲;
图片:AI生成;
监制:李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