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2025年
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
将在晋城举行
太行日报刊发重磅专栏
聚焦各县(市、区)文旅发展
本期聚焦泽州
全域发力强文旅 古韵泽州谱新篇
古韵泽州风光美,四季康养迎客来。
泽州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境内珏山、可寒山、聚寿山群峰壁立,沁河、丹河、长河水天一色;拥有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现有文物点1611处,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国保单位20处,居全省第二;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11个以及58个中国传统村落,古庙古寺、古村古道数不胜数,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4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近年来,泽州县认真贯彻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围绕“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两条主线,坚持把全县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强化项目带动,丰富文旅业态,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古韵泽州、全域旅游、融创新城、四季康养”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大景区+小景点”带动
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漫步大阳古镇中,城池寨堡、官居商宅、楼阁津梁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在古法制铁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打铁技艺、制作小工艺品,体验绝无仅有的手工制针,感受泽州非遗的魅力。
这只是泽州县坚持做强大景区、做活小景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持续推动珏山、大阳古镇、高都古镇、山里泉等景区升级改造,其中大阳古镇加快推进南太行文化演艺园建设,重点打造以传统手工艺为引领的“非遗百工坊”;高都古镇“一院十八坊”特色项目有序开展;山里泉景区基础功能不断完善;珏山大景区扩容提质迈出实质性步伐,以重点景区建设带动泽州旅游品质化发展成果明显。同时,以A级景区倍增为目标,加快景区化村庄创建工作,通过乡村环境景观化、乡村文旅资源保护开发、乡村旅游业态培育等行动,着力打造周末微度假游憩圈。目前共打造巴公镇山耳东村、金村镇东六庄村、晋庙铺镇窑掌村等40个A级景区化村庄,带动了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集聚,构建了“景村融合、主客共享”的发展格局。
整合统筹全域资源
加快放大文旅资源优势
2024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59家甲级、52家乙级旅游民宿名单,大阳阳阿清居·姥姥院成为我省唯一上榜的甲级旅游民宿。
据介绍,姥姥院以明清时期张家院落古建筑为基础,不仅保留了民宿原有的外立面风貌,更在室内整体设计上注重时尚和活力,营造出乡村庭院的独特氛围,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今,以姥姥院为核心的阳阿清居康养工程已成功建成20个庭院,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康养体验。
近年来,泽州县以大阳古镇、高都古镇高品质明清院落为基础,着力打造大阳古镇“阳阿斗行”美食院落、张都堂“书香院落”,高都古镇金缮木艺坊、晋研坊、泽州红山楂坊等50个多业态精品院落。其中,以“阳阿清居”“状元福地”为代表的精品康养民宿,广受游客青睐,年均入住率达75%。
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泽州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该县开发设计200余种独具泽州星宿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步建设泽州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集文创开发、创意孵化、休闲商业、酒店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创中心。
与此同时,该县串联泽州美食、山水、村庄、古建资源,打造生态绿道、寻古访胜、乡村休闲、自然荒野探索等“徒步泽州”旅游线路12条,通过线上“种草”、线下引流,让游客“用脚步丈量泽州之美”,助推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多元活动持续引流
叫响叫亮泽州文旅品牌
2025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丹河新城举办“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两天共接待6万名游客赏乐、休闲、康养、旅居,直接带动综合消费2000余万元,全网话题量超6亿次,“摇滚之城”一炮打响。
近年来,泽州县先后举办了丹河新城马拉松、星秀丹河演唱会、方锦龙新年国潮音乐会等活动,成功塑造了城市品牌IP,进一步提升丹河新城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围绕“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域有热点、全年可持续”,连续举办了9届“秋风古韵·畅游泽州”文化旅游月、10届“阳阿奏齐舞”夏季乡村村晚等品牌活动、2届“古韵泽州·魅力新城”文化巡游以及首届“缤纷五月·福满泽州”五福民俗文化旅游月活动,支持各乡镇举办乡村摄影展、南岭梨花节、大阳造物节、下村香椿节等特色各异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泽州文旅形象,激发了文旅活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播”泽州大舞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充分展示泽州文化魅力和农产品独特风味,直播间人数累计达1180万人次,点赞量超8250万,进一步叫响叫亮了泽州文旅品牌。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让文物重焕生机与活力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泽州县坚持保护第一,编制了全县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争取中央、省级资金2198万元,全面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3处、古建修缮项目4处、安防消防项目2处,确保了全县文物安全。推动大阳古镇签定《涉旅文物认领协议书》,认养段氏老宅300平方米,打造全市文物认养典型案例。
为了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该县不断加强文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23处国、省保单位对外开放,创建23家市级地域特色博物馆,不断擦亮“古韵泽州”文旅品牌。围绕中国古建文化之乡、中国戏曲文化之乡、中国冶铸文化之乡、中国五福文化之乡“四张文化名片”,推动保护、传承与创新,让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生活。其中,在新春期间、五一期间接连举办上党梆子展演、戏曲展演活动,弘扬了泽州戏曲文化,丰富了群众节日生活。
循古道、觅真迹,逛古镇、进农舍,品美食、话沧桑……古韵泽州正以愈加迷人的姿态,诚邀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来源:太行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