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通讯员
如果江南山水间的村庄集结亮相,你期待它们show出什么?今年,“南湖·村show”来啦!
它是由嘉兴市南湖区委宣传部携手南湖区史志研究室和潮新闻,共同打造的人文地理志品牌。我们将带你寻访走读分布在南湖区各地的20个著名村落,以保护、传承、弘扬、对话为主题,挖掘区域内的乡村文脉,讲好典型村落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展现南湖区面貌,特别是在乡村文化建设、文脉赓续上的先进做法以及思考,充分激发南湖人的乡情,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鲜活的样本,有着独特的故事。今天,带大家走进金星村。
钱塘江奔腾而去注入东海,经数百万年的冲积、沉积,数千年河水冲刷,形成地势平坦、河道弯曲穿行、东西南北纵横交叉的良田沃土,水网成畈,桑园成片,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同样在东海海滨冲积平原一角,坐落着一座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落——余新镇金星村。这里是嘉兴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据《金星村志》,2018年村域面积16.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608人,外来人口3500多人。
“金星”作村级机构的名称,缘于1954年成立的金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5月,金星初级社等12个初级社合并,发展金星高级社。随后在1959年5月成为金星大队。1984年2月改建制为金星村。2010年8月,明星、余西、金星三个行政村合并为金星村。
六十多年来,无论在什么时期,无论所辖地域如何变化,作为行政村组织的名称:金星,始终如一,没有变动过。
金星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一颗行星,又叫启明星、长庚星。把“金星”作为村名,反映了金星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江水流千载,如同细致的画笔,不仅勾勒出依水而居、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也守护着沉淀千载岁月的文化瑰宝。
来到金星村9组曹墩自然村,能看到跨今5000年历史的曹墩遗址。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曾出土鱼鳍形鼎足,深腹盆等陶片,以及石斧、石钵、破士器、石箭头等石器。这些文物仍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好似历史的见证者,静述着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该遗址是目前嘉兴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文化遗址之一,1981年10月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有很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距曹墩遗址不远处,还坐落着一处黄姑庵文化遗址。该遗址东面和南面临河,中间有一条乡村道路。遗址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100米。遗址南侧有一高墩,高约1米,面积约为360平方米。据出土文物,黄姑庵遗址为新石器良渚文化遗址,于1992年8月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跨今亦有5000年的历史。
两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存在,进一步说明,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金星村繁衍生息,这让这座沉静的村庄多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气。
传承悠悠文韵的不止埋藏千年的“地书”,还有一座座因水而建、依水而兴的桥梁。
金星村地域港多、浜多、漾多。村民们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建造了木桥、石桥以及水泥机耕桥、公路桥等各式桥梁。千百年来,每座桥上不断演绎着爷娘送子女外出谋生或求学,实现心中梦想的感人场景。
每当游子记挂家乡的父老乡亲时,总是不忘家门口的那条路、那座桥。
据统计,恢复高考至2018年,金星村已有730多名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在五湖四海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人才的产生,和全村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对金星村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最珍贵回报。
距金星村东北端的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之处,还有一座塔塘桥,清道光《余闲小志·桥梁》曾这样记载道:“塔塘桥在里西,跨横塘。相传创自宋代,高踈雄壮,为郡郭南来第一桥。”桥面陡峻,如驼峰高耸,站在桥顶眺望,就能一览海盐塘风光和古镇全貌,一般本地人叫它“塘上大桥”。
桥跨海盐塘,建桥后方便了塘东、塘西的村民们来往和物资交流,说明海盐塘塘西(含金星村)一片从南宋以来已是人口众多之地,余贤埭也因此桥成为交通要道,形成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集镇。
今天,塔塘桥历经岁月洗礼,已然成为当地居民抹不去的印记。它虽不似往日辉煌,但依然静静伫立,聆听着一条河流的故事,也注目着昔日村庄改头换面,绽放新颜。
从独享宁静的隐世村落到宜居宜业的共富乡村,近年来,金星村加快“未来乡村”“未来田园”“未来园区”建设,结合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促进各类优质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打造出一片城乡人人向往的“未来园区”,让这座世外桃源般的秀美村庄继续因千年文韵而灵动,因风貌革新而闪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