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海洋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海洋文旅产业迸发创新活力
青岛海洋文旅“蓝色动能”奔涌
9月初,乘“好客山东·半岛1号”前往斋堂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随着船尾犁开的浪花悄然开启。遥望琅琊台,往昔东海大港的繁华盛景,仿佛应着海水拍打船舷的节奏传来历史的回声——这里不仅是令人神往的千年名胜,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首的琅琊古港所在地。曾经,无数商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载着中华文明远播四海;如今,海岛游未来可期,成为青岛海洋文旅版图中极具潜力的一笔。
当历史的浪花与当下的潮涌相遇,深沉而悠远的海洋文明,始终激荡着青岛文旅发展的澎湃活力。青岛海洋文旅的“蓝色动能”之所以奔涌不息,其核心动力正源于青岛对海洋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着青岛持续推动海洋元素融入城市旅游、休闲、娱乐展演,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海洋文旅场景加快涌现,海洋文旅产业不断书写“诗与远方”的新精彩。
活化海洋文化遗产与精神
连日来,随着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琅琊港的百舸争流拉开了秋季“海鲜盛宴”的序幕。肥美的海鲜重回餐桌,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大快朵颐,还可以登临琅琊台,在千年名胜之间感受“始皇东巡、徐福东渡”的浩荡历史,体验一场味蕾与精神的双重盛宴。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交相辉映,让这里愈发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海洋文旅目的地。
胶州湾北岸,另一处海丝遗珠也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昔日海丝贸易北方枢纽板桥镇的所在地,如今已是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备受关注的“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将呈现山海为卷、丝路作歌的盛景,计划2026年暑期整体竣工交付。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青岛带来海洋文化的全新体验场景,更将搭建起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商旅人文交流的新平台。
从古老港口的文明对话,到现代示范区的国际视野,青岛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步履不停。这座城市并未止步于对往昔辉煌的追忆,而是致力于让海洋文明基因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面朝大海,文脉悠长。小鱼山名人故居群静立海滨,闻一多、沈从文等文化巨匠曾在此寓居创作。他们临窗观海、凭栏听涛,将动人的山海化作笔下的细腻篇章,铸就了青岛独特的海洋人文气质。如今,这些老建筑变身为开放的文化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味海洋与文学交融的浪漫情怀,感受这座城市被海浪浸润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擦亮“博物馆之城”城市名片,海洋文化主题博物馆和涉海洋文化博物馆是青岛博物馆中数量最多的类型,青岛将持续促进海洋文化主题展馆与其他类型文化场馆交流互通与合作,推动海洋文化进一步传播推广。
节庆为媒,非遗焕新。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田横祭海节、琅琊祭海节、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城阳东夷渔祖郎君庙会等海洋民俗节庆,徐福传说、崂山民间故事、胡峄阳传说等涉海民间故事传说,贝雕、螺钿、石雕、木刻等工艺品和金钩海米、王哥庄海蜇、石花菜凉粉等传统海洋美食产品,共同串联起青岛海洋文化的鲜活脉络。通过将散落的海洋文化碎片精心串联成线、编织成面,它们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磁石,融入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的脉络,既让历史的回响清晰可闻,更让当代的海洋故事充满活力,持续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深厚底蕴与创新动能。
“对于青岛海洋文旅发展而言,活化海洋文化遗产与精神至关重要。”在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吕绍勋看来,关键在于找到连通陆地和海上的文化脉络,优先开发与陆地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海上旅游资源,以历史遗存、特色建筑、风俗节庆等为支点,将游客从陆地吸引到海上,推进海陆联动发展。
跨越7000年时光长河,自即墨北阡遗址燃起的古老渔火,俨然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们心中不灭的星火。依托文化“两创”的力量,青岛海洋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为海洋文旅的创新发展照亮前路。
今年暑期青岛的“海上看青岛”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王雷 摄
驱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增长
在“海上山东”的风景线上,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城中有海、海边即城,拥有发展海洋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刚刚过去的暑期,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青年歌会、青岛国际啤酒节、大型演唱会、青岛时尚体育节等重点活动,结合“一月一主题”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展,青岛文旅热度居高不下,青岛跻身在线旅游平台多个细分场景的“十大热门目的地”榜单。而围绕海洋文旅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蓝色动能”。
9月10日,伴随着引擎轰鸣与海浪激荡,2025年中国摩托艇公开赛(青岛站)在青岛浮山湾海域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9支赛队,近百名国内顶尖摩托艇选手在青逐浪,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赛。与此同时,“好客山东·半岛1号”日前在青岛、威海、日照三地同步启航。作为山东海洋旅游领域的全新探索,青岛推出的“好客山东·半岛1号”航线串联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风景区,以“海上+陆上”“岛上+岛下”的多层次体验,将海岛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海岛游的破题起势,离不开“海上看青岛”海上旅游体系的日臻完善与有力支撑。截至9月9日,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2025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350万人次,同比增长70.95%。全国首创的“国企牵头+民企参与”的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以码头、航线、售票、结算、运营5个维度的“五统一”管理方式为核心,以“海洋+”文旅模式升级海洋旅游新体验,推动海上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升级。
加快海洋文旅业态创新融合,邮轮经济是青岛海洋文旅的重要增长极。8月30日下午,具有青岛基因的“蓝梦之歌”号邮轮搭载从青岛出发的游客顺利抵达厦门,完成了蓝梦邮轮青岛乐活暑期邮轮季的收官之旅,青岛今年暑期邮轮航季圆满结束。7月30日至8月27日,“蓝梦之歌”号共服务1万多名旅客从青岛出境观光度假,省外游客占比60%以上,成为“引客入鲁”“引客入青”新渠道。“作为北方邮轮市场的重要枢纽,青岛的区位优势与消费潜力令人瞩目。”上海蓝梦国际邮轮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连斌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青岛的战略合作,优化航线产品,为中国和青岛邮轮产业及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除8月至11月期间8次到访青岛的“招商伊敦”号邮轮,9月10日起“艺术之船——爱达·地中海”号将接力来青运营3个航次,多样化的邮轮产品为游客度假出行带来更多选择。
在青岛的海洋文旅体验,“看海”之外更有“读海”的深度。锚定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青岛引导海洋科研院所、院校等优质资源向研学业态集聚,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研学旅游的市场主体已超过1000家。此外,统筹全市资源推出“奇趣海洋”五大研学产品体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6家单位入选文旅部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试点基地。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在青岛举办期间,青岛布设研学旅游展,发布研学旅游手绘地图,启动研学旅游集章打卡活动,持续掀起研学旅游热潮。
推动海洋文旅高质量发展,青岛还积极推动区域海洋文旅的联动。由青岛发起,联合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共同打造的胶东海洋童玩季,是胶东经济圈文旅一体化的核心项目。自2020年创立以来,胶东五市共同打造了“蓝色童年”“海边的童年”等多个经典IP,推出了海洋研学等50余条特色线路,吸引了超2亿游客畅游胶东。2025年胶东海洋童玩季的主题为“畅游齐鲁 QING凉一夏”,适逢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青岛举办,童玩季这一区域品牌登上国家级平台。
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青岛深度挖掘海洋文旅资源、全力打造滨海旅游消费热点城市的生动实践。借由这些“蔚蓝新生”,散布于青岛海岸线上的厚重海洋历史文化,早已不是孤立的“历史切片”,而是驱动产业升级、拉动消费增长的持久力量,助力青岛加快迈向更加开放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