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现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本文刊发于9月11日中国经济新闻网
晨曦微露,晋城王莽岭云海翻涌,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挂壁公路的岩壁上,徒步者的身影与巍巍太行相映成趣。9月8日,2025年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在这片汇聚华夏文明与自然奇观的土地上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山河之上是生活”为主题,汇聚文旅产业各方力量,旨在通过特色文旅融合、供需产业对接以及推动文旅消费等一系列举措,为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非遗+科技 千年文化“活”出新生机
“晋城的每一座古堡、每一幅壁画,都是华夏文明的‘活化石’。”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介绍,晋城拥有72处国保单位、4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6处中国传统古村落、117座明清古城堡、177个非遗项目,历史触手可及,文化就在身边。
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作晋城市文旅推介
在本次推介会上,晋城的“文化家底”通过“静态展示+动态演绎”的方式惊艳全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潞绸织造技艺,老艺人用上党梆子演绎太行故事,而最令人震撼的当属夜幕中的“星宿奇观”,多架无人机在凤城康养示范区上空排列出28星宿图案,配合《星宿织神话》的歌舞表演,将天文与人文交融的太行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作推介
“山西是‘大地上的博物馆’,要让文化遗产从‘橱窗里’走到‘游客中’。”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表示,山西拥有全国最庞大的古建群,绘有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序列最完整、题材最丰富的壁上丹青,存有时间跨度最大的长城遗迹,留下了各个朝代移民、屯田、远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
公路+美食 慢享生活“留”住游客心
“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织就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全域旅游网,让‘快进慢游’成为现实。”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丙福道出了山西文旅“慢下来”的底气。
在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王莽岭云海、锡崖沟飞瀑,沿途“太行人家”民宿可让游客采摘党参、冲泡连翘茶,品尝十大碗、八八宴等美食,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太行生活。“过去游客来晋城是‘走马观花看古堡’,现在是‘住下来品生活’。”晋城市文旅星推官潘丽霞介绍,当地已实现“从观光到旅居”的转型。
沉浸式演出《星宿织神话》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体验,正是入境游指南中“住宿”“美食”维度的生动实践。Tripadvisor猫途鹰(中国)副总裁唐芸表示:“对于国际游客来说,一份精准、全面的入境游指南是‘读懂山西、走进山西’的刚需,更是打通‘文化理念’与‘实地体验’的关键桥梁。”“可感知、可参与”的慢生活场景,成为游客“来了不想走”的关键。
创新+需求 精神栖息“筑”就新未来
“文旅发展不能只回答‘去哪玩’,更要解决‘为什么来’。”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曾博伟提出的“八大维度”融合路径,为山西文旅指明方向。他建议,晋城需以“华夏文化心脏”为核心形象,围绕古堡、康养主题打造“主菜+配菜”的产品组合,将热情民风转化为“暖心服务”优势,把太行的自然之美、文化之厚,转化为现代人需要的“精神栖息地”。
这一思路与山西文旅转型高度契合,更在政企合作中落地生根。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携程集团共同启动山西旅游“Super计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以“政企合作+创新融合”模式开辟文旅新征程。该计划将聚焦入境游市场,结合携程全球流量与山西文旅资源,推出定制线路、多语言服务,让山西更精准触达国际游客。
夜色中的龙马湖
“我们正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军龙表示,下一步山西将深化“数智+文旅”融合,推出“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古建”“跟着炎帝寻根游晋城”等主题产品,完善入境游服务,围绕全域、全季、全龄完善旅游供给体系。正如曾博伟所言:“当山西的每一处资源都能对接游客的精神需求,‘必来山西’就会成为共识。”
云海散去,太行依旧巍峨;推介会落幕,文旅新篇刚刚开启。这场在晋城举办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山西的“硬资源”与“软魅力”,更勾勒出从“旅游目的地”到“生活向往地”的转型蓝图。未来,当更多人因文化而来、为生活而留,三晋大地必将书写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更精彩答卷。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