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煌市突出文化赋能,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以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文明、厚植文明沃土。
守好文化根脉
在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上,游客戴上VR眼镜,“走进”洞窟,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把科技与历史结合起来,让我们与千年的人物对话,太震撼了。”重庆游客喻洪伟说。
敦煌市全面加强敦煌文化传承保护,悬泉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等比复原揭开神秘面纱,阳关玉门关旅游区加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敦煌市成功申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推进“莫高窟窟内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虚拟体验、“云游敦煌”等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建立世界首个文物多场耦合实验室,成立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非遗传习基地5个、传习所31个,成功打造甘肃省唯一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项目平台。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讲好敦煌故事
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将沙漠景观与现代舞美完美结合,让观众沉浸感受敦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观看《敦煌盛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北京的游客胡先生说。
敦煌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打响“人类敦煌·心向往之”品牌。打造《敦煌盛典》《又见敦煌》《千手千眼》《乐动敦煌》4台剧目,2024年演出超2000场次。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3900场次,观众达550万人次,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张闪亮名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成功举办7届,吸引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嘉宾参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成功举办“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外交官看中国甘肃行”活动,吸引来自22个国家的30名外交官参加。与30多个世界遗产地城市的广电媒体结盟合作、组团发展,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绽放时代光彩
“盖个章能收获很多赞,读本书可能遇见知己。”类似在敦煌书局偶遇同好且瞬间拉近距离的故事,近年在敦煌屡见不鲜。在留言板上,常有游客写下对丝路敦煌意犹未尽的各种“表白”,引发天南地北的文化共鸣。
敦煌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建立健全敦煌文化IP体系,系统推进“文敦煌”数字文化IP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设计飞天、藻井等五大特色路灯,雕刻莲花、古币图案的城市文化砖4500余块,将敦煌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和各类公园广场标识系统。建成运营敦煌书局、敦煌印局等敦煌文化时尚新地标,升级打造敦煌夜市中亚风情街、上元市集、沙州食驿、党河风情线灯光秀等衍生消费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多元业态的现代表达。培育开发研学旅游线路,建成莫高里工匠村、莫高学堂等16个研学基地,开发30余套精品课程,打造壁画临摹、彩塑创作等研学产品,不断发展壮大敦煌研学产业。
作者:胡其亮 肖永强
编辑:石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