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河北省邢台市的红色印记,位于信都区的前南峪村是一定要来造访的。这里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和全国唯一一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碑,村子周边还分散着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大革命旧址群,这其中就包括抗大总校校部旧址。
旧址内设有“抗大总校校部专题展”“何长工生平展”等主题展,珍贵的老照片和沧桑旧物讲述了抗大学员在这里生活、学习、战斗的艰苦岁月。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我国抗战时期创办、用于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学校于1936年在延安成立,后为打破国民党封锁,吸收培养更多抗日干部,1940年底,总校师生经过一年多跋涉到达邢台一带并将校部设在前南峪村。
此后抗大师生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的艰苦岁月,其中的五周年纪念大会就是在前南峪村举行的,这是自抗大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庆活动。
展陈内容按时间顺序依次推进,动线清晰明了,展厅内宽阔而安静,红色背景墙上是一张张记录史实的黑白照片,展柜中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旧物。
校部旧址内的小路蜿蜒曲折,一间间石块垒造的房屋呈现出太行山建筑特有的赭红色,尽显沧桑朴拙。
这里有抗大总校通讯排、训练部等16处旧址200余间房屋,在对应场地设置了不同场景的人物群雕,走在其中仿佛看到了在那段烽火岁月中,抗大师生一边学习一边制定战略战术、应对敌人封锁扫荡的场景。
小路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一片宁静中脚步声格外清晰,那是历史的回响久久不散。
当时的教育长何长工旧居也位于旧址内,这里的“何长工生平展”可以详细了解他的不凡人生,深切感受到他“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的崇高品德和长工精神。
何长工是我国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上世纪30年代,何长工先后参与领导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工农红军大学校,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这里的每一处旧居、每一座院落、每一个角落都在默默讲述着抗大办校的艰苦历程,抗大师生在崇山峻岭间苦学不辍、英勇战斗的红色岁月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感动并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