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文旅发布】
安福县以“福文化”为魂,构建起“保护—活化—融合”的全链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投入11.8亿余元,实施“三年再现三千年”工程,让千年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驱动城市品质提升、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一是建立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协调城市发展,尤其是与拆除类城市更新项目的关系,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与城市未来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同推进,编制了《安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聘请国内一流团队制定《安福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明确三大古建筑“保护核心风貌、植入现代功能、激活文化业态”的总体定位,提出“三年三步走”实施路径,分三年实施洞渊阁街区改造、孔庙历史文化街区、文塔街区并联动起凤山汉墓遗址博物馆等三个项目,最大化开发利用城市空间,以城带景,以景促城。
二是建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机制。坚持活化利用,通过实施严格的保护和“绣花式”微修缮,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同步完善地下管网、消防设施等现代市政功能,实现“外观修旧如旧、内部设施更新”,打造了以三大街区为中心,集文旅休闲、社区服务、夜市经济等属性的文旅休闲街区和市民烟火地。在洞渊阁街区打造王造时生平事迹馆、古城记忆馆,年接待中外研学团队50余批次,成为兼具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的城市更新样本;孔庙街区按照景庙一体、景街一体的路径,空间布局“六景四街三巷”,成功获评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文塔街区在做好东山文塔保护的同时,着力完善丰富公共服务,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建设了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新图书馆。
三是建立遗产空间保护与文旅体验融合机制。实施“文旅+”战略,安福县依托泸水河,串联三大街区,培育了一批“文旅+国潮”“文旅+生活”“文旅+娱乐”等新兴消费业态,定期举办祭孔大典、舞龙大会、民俗文化庙会等活动,把文艺展演作为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打造“激情泸潇•最美樟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将国家级非遗“中秋烧塔”、省级非遗“吃新节”“火把节”“表嫂茶”等编排成沉浸式演出,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同步布局福海公园生态节点,打造墓馆园合一的汉墓遗址博物馆,运用全息投影、三维建模等技术,让100余件西汉文物“活起来”,开发“考古盲盒”“文物雪糕”等文创产品,年收入突破500万元。
来源: 中共安福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
编辑:凌乐
审校:罗永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