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全省“清新福建”品牌建设,把“清新福建·五彩龙岩”作为城市品牌,通过“红色、绿色、古色、金色、蓝色”五种色彩,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精神特征。为宣传阐释好“清新福建·五彩龙岩”城市品牌内涵,持续提高龙岩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凝聚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强大合力,9月15日起开设专栏,分红色基因、绿色生态、古色文明、金色产业、蓝色特质,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或报道,敬请关注。
红色闽西 彪炳千秋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盛大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拉开序幕,磅礴气势震撼世界。而在千里之外的闽西古田,古田会议会址旁的红军阅兵场,当地近千名干群早早地汇聚于此,怀着崇敬的心情收听收看直播。
古田干群在古田会议会址旁的红军阅兵场收听收看直播。
回首95年前的1930年元旦,这个小小的红军阅兵场上,一支刚结束古田会议、脱胎换骨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阅兵式。“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深深地印刻在了官兵心中。
这跨越时空的联结,不仅串联起人民军队的过去与现在,更将闽西这片红土地的血色荣光与精神密码娓娓道来。作为“红色圣地、红军故乡、红色摇篮”,闽西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印记,红色,就是其最鲜明的底色!
红色圣地:
二十年红旗不倒
1929年冬,在古田廖氏宗祠,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人民军队就此坚定了“党指挥枪”的信念。古田,这座镶嵌在闽西群山中的小镇,也因此成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永放光芒的精神灯塔。85年后,一场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的会议——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也在这个小镇召开。
古田会议会址(资料图)
古田会议是闽西红色历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页,而这本书很重、很厚。
◆五四运动后,闽西进步知识青年就把马列主义的种子在闽西大地上撒下;
◆1926年,革命火种开花结果,闽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成立;
◆1928年,龙岩后田暴动、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永定暴动这闽西四大暴动如惊雷般响彻八闽,不仅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更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成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大门”和“粮仓”;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人民在留守闽西大地的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党的组织长期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土地革命的果实长期保留,直至1949年11月6日闽西全境解放。
从1926年第一个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年间,党的组织始终屹立,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闽西这片坚韧不拔的红色圣地上。
红军故乡:
十万儿女血染红旗
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就从参加暴动的队伍中挑选出200余人组成红军营。而土地革命的伟大胜利,使闽西革命根据地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进而激发了他们参军支前的巨大热情,各地都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和父子、叔侄一同入伍的感人场面。
据统计,1928年至1934年,闽西就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先后创建了红九军(后改称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整整5个地方红军,成为发展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以及中央红军的重要来源地,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闽西成为红军名副其实的故乡。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资料图)
闽西还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闽西优秀儿女背着土布行囊踏上漫漫长征路,他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胜利抵达陕北,此时,2.6万闽西儿女仅剩约2000人,可谓“一里一忠魂”;抗战时期,闽西儿女继续书写英雄篇章,1938年1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在龙岩白土(今新罗区东肖街道)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这支从闽西走出的队伍,在皖南抗日前线奋勇杀敌,创下了“韦岗伏击战”等著名战例。
从闽西走出的红军将士,在革命征程中成长为共和国的栋梁——开国将军中,闽西籍将军达到71位,其中上杭县就有27位,被誉为“将军之乡”。杨成武将军在长征中率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刘亚楼将军在辽沈战役中指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为全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傅连暲将军创办红军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被誉为“红色华佗”。这些闽西籍将军,用一生的戎马生涯,诠释了“从闽西走出,为中国革命奋斗”的赤子情怀。
红色摇篮:
孕育传承后世的精神血脉
闽西不仅是“红色圣地”“红军故乡”,还是“红色摇篮”。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重要实践基地和重大革命理论的确立地——
在闽西,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赣南、闽西等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总结创造出坚持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初步提出全国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农村,并在1930年1月写就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系统性地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在闽西,召开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
在闽西,毛泽东多次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等重要著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第一次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点。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实践基地——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后田暴动被誉为“土地革命之先声”;
闽西对红色法治的探索实践,开创了红色法治工作的先河,这里创建了我党最早的法律体系,设立了我党最早的红色审判机构——裁判处,建立了我党最早的监所机构,建立了中央苏区最早最大的省级检察机构,形成了五项宣判原则;
闽西也是中共领导的最早的金融试验区,最早的红色银行、最早的一批红色信用社、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前身闽西工农银行都在这创办,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社纸币、红色银行股票在这发行,这里还走出了阮山、曹菊如、黄亚光、赖祖烈、邓子恢等一大批共和国金融先驱;
这里还创造了“全国苏区模范乡”“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等先进典型,为苏区建设树立了榜样。
......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资料图)
如今,红色基因早已在闽西大地生根发芽,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在古田会议会址,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在此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在龙岩学院,其自编的《古田会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曾长期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古田会议也是该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及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必设的专题,让青年学子在课堂上感悟红色精神;在红色小延安——永定南江村,客家先民建造的圆形土楼与红色故事相得益彰,让游客在感受建筑奇观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永定南江村(资料图)
红色,是闽西最鲜明的底色,它不仅记录着过去的辉煌,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从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新时代闽西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这片红土地始终闪耀着精神的光芒。
闽西的红色历史,是一部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英雄史诗;闽西的红色文化,是一笔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