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南昌比作一册厚重的史书,
青云谱区则是其中颇为灵动的篇章。
这里既有八大山人的丹青孤傲,
又有洪都夜巷的市井欢腾;
既可于象湖湿地偶遇候鸟盘旋,
亦能在工业遗存中触摸时代脉搏。
当晨光掠过梅湖景区的灰瓦长廊,
暮色漫过洪都老厂的砖墙小楼,
一座城的文化基因与生活美学在此徐徐展开。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隐居青云谱,将半生孤愤泼墨成画。如今,梅湖景区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仍能寻见他笔下的寿鹿、怪鸟、双鹰——那些翻着白眼的生灵,是“画坛奇杰”的傲骨,更是青云谱最深邃的文化密码。
图为八大山人纪念馆(旧馆)
走出八大山人纪念馆,漫步梅湖畔,青石板路串起真迹馆、雕塑馆、清廉园……中式园林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引领你一步步踏入文人宇宙,春来樱花夹道,秋至杏叶题诗,四季交替中仿佛听见八大山人挥毫时“哭之笑之”的喟叹。
图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航拍
但青云谱的文脉远不止于此。“南州高士”徐孺子清高守廉,滋养着“崇文重教”的城市基因;“东方的马可·波罗”汪大渊扬帆远航,游历200余国和地区,书写“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大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据理力争,以专业与坚韧捍卫民族尊严……从文人墨客到民族脊梁,青云谱始终在历史中沉淀,在传承中创新,续写着新时代的“文人风骨”。
图为汪大渊广场
湖光潋滟
生态与城市的共生画卷
若说人文是青云谱的魂,那生态便是它的韵。象湖与梅湖如双璧生辉,四季更迭间,绘就一幅湖光潋滟的生态长卷。
象湖湿地公园是这场生态大戏的主角。晨光中的湖面像铺着碎银,环湖绿道迎来晨练的人们,跑鞋踏过塑胶路面的轻响,与枝头喜鹊的啼鸣和谐共鸣。盛夏时节最是热闹,近百亩荷花铺展在水面,粉白的花朵从碧绿的叶间探出头,风过时,叶浪推着花浪,香气能漫过整条绿道。有孩童举着荷叶当小伞,追逐着从叶底钻出的青蛙,惊得栖息在芦苇丛中的白鹭振翅而起,翅尖划开的水纹与远处在建的浮桥轮廓相映,新旧景致在波光中温柔交融。
图为夏日傍晚的象湖湿地公园
从象湖往西南而行,梅湖景区的四季各有风情。早春的樱花是最动人的邀约,百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枝掠过墙头,粉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下了场温柔的雪。待到秋日,景区的银杏林便成了金色的海洋,阳光穿过枝叶,把地面铺成鎏金的锦缎。冬日的梅花则是另一番风骨,梅花在寒风中绽放,暗香浮动,引得摄影师们频频按下快门,定格这份清冽之美。
图为梅湖景区的一年四季
烟火沸腾
老厂区的新生密码
当传统遇见创新,青云谱的烟火气便有了别样风味。洪都夜巷的霓虹点亮了老城区的夜。青砖灰瓦的苏式建筑下,网红奶茶店与老字号小吃比邻而居,年轻人举着“洪都大拇指”在红砖墙前打卡。飞机路灯与航空主题壁画,默默诉说着南昌航空工业的辉煌往事。这片曾见证中国航空工业崛起的老厂区,如今日均客流超3万,成为南昌“夜经济”的金字招牌,更诠释着“老城更新”的青云谱方案。
图为夜晚的洪都夜巷
而在101汽车文化街区,斑驳的老厂房刷上新漆,变身为新能源汽车的展示舞台。作为南昌市首家汽车文化主题商业街区,这里拥有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立体车库、汽车改装俱乐部等8大板块,将老工业的筋骨与新消费的血肉紧密相连,打造全天候沉浸式新能源汽车文化业态,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超10亿元。
图为101汽车文化街区
从洪都夜巷到101汽车文化街区、1962文创园,再到即将开园的京3+文化产业园,青云谱的厂房街巷里,市井烟火始终沸腾。老城区的岁月沉淀与新业态的活力碰撞,让每一块砖瓦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八大山人的孤傲笔墨
到洪都航空的集体记忆;
从象湖的生态智慧
到街区的生活哲学,
青云谱始终坚持
“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
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与现代交融、工业与自然共生中,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图为夜幕下的梅湖景区
这里,
是丹青泼墨处,
亦是烟火映新城!
粉丝福利
你想去南昌青云谱打卡哪些美食/美景?
我们将结合点赞数、留言质量等
在本篇文章发出后48小时
在评论区选取10条留言
各送出1份八大山人文创纪念品!
快来参与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