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之滨的晨曦里,盐阜大地的文脉深处,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已伴随城市走过四度春秋。从“文化地标”到“城市文化客厅”,从“文物殿堂”到“精神家园”,这座承载着 5000余年盐城文明史、2100余年城市发展史的场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初心,在四年耕耘中持续突破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向未来,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城市文化自信筑牢坚实根基。
砥砺四载 铸就文博新高度
四年前,盐城市博物馆新馆以古朴雅致的身姿伫立于城市中心,开启盐城文博事业新篇章;四年后,这座建筑面积 3.07 万平方米的文化殿堂,已成为兼具“厚度”与“温度”的公众文化空间。在展陈面积 7500 平方米的场馆内,2万余件馆藏文物通过更鲜活的方式与观众对话,4大常设展厅持续更新内容,临展特展常看常新,非遗展演中心、社教中心、文创生活馆等空间更是成为公众喜爱“打卡地”。
四载时光,盐城市博物馆用数据书写亮眼答卷:累计接待观众超4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近120万人次,占比近30%;举办精品展览39场,涵盖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开展“文物课堂”“非遗体验” 等教育活动525场次,参与人数突破150万人次,让文化浸润更广泛;注册志愿者约1000人,累计服务时长突破1万小时,用志愿力量传递文博温度;媒体原创宣传报道约250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发布超300篇,省级媒体发布近500篇,相关报道及视频更是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备受瞩目,引发广泛传播及热议,阅读播放量百万+;传播力持续提升;开展线上直播及云课堂200场次,累计服务线上观众3500万人次,相关线上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亿次,让盐城文化跨越山海。
如今,盐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两项重量级称号不仅是其发展历程的鲜明注脚,更见证了它在文博领域与文旅融合赛道上的坚实成长。蝉联“全国热搜博物馆年度百强榜单”,则进一步印证了它在公众视野当中的高关注度与广泛吸引力,成为展现盐城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交流互鉴 拓展文化新边界
盐城市博物馆常展常新,馆际交流“朋友圈”持续扩容。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和韵天下——中原音乐文物瑰宝展”,展现中国古代音乐千古不泯的魅力;与良渚博物院共同推出“玉见礼仪——良渚文明的精髓”,展示良渚文明的精髓;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推出“今时明月照梦华——宋人的生活雅趣”,将宋人的雅致生活糅合进现代生活美学中;与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清代官窑瓷器中的故事展”,通过展品说故事,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推动鲁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武汉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联合举办“辉光流韵·镜鉴万象——古代铜镜文化交流展”,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凸显文化内涵;国家文物局指导举办“灵蛇献瑞 ·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汉·无极——马王堆汉代文物精品展”,揭开马王堆汉墓的神秘面纱;与洛阳考古研究院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神都风韵-洛阳唐三彩专题展”,呈现唐代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与同时开展的“穹顶下的银辉——奥地利古堡银器艺术展”,开启了一场中西方美学的千年对话;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山河入画 笔墨随心——张大千·齐白石绘画特展”,引领观众走进大师的笔墨世界;与常州博物馆合作“微光奇遇·虫林秘境——常州博物馆藏珍品昆虫标本特展”,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家园的责任与情怀……
这些展览以文物为载体激活历史文化遗产,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呈现,强化公众文化认同,筑牢传承根基;打破地域局限,搭建跨区域文明互鉴平台,促进文物资源共享与文化机构交流,展现多元文化融合之美;为盐城注入文化动能,凝聚城市精神。同时覆盖多领域受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盐城市博物馆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新客厅。
破圈融合 赋予文物新活力
四年来,盐城市博物馆深挖馆藏文化价值,在保护中寻求传承与创新,以“可观、可玩、可赏”的形式,生动讲述盐城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构建起“润物无声,美在其中”的多维社教体系,凭借“博物馆+”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向。
品质升级 打造文化新客厅
文化空间不仅是文物陈列的场所,更是连接传统与生活、承载大众情感的精神栖息地。四年来,盐博以“品质升级”为核心,将场馆打造成兼具人文氛围与互动体验的“城市文化新客厅”。
持续打造趣味文博游,推进“馆校合作、馆际交流、馆景融合”的联动模式。与盐城市美术馆、黄海湿地博物馆、潮间带艺术村等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特色研学路线“三馆一景·彩绘密码”;与盐城市公交公司共同推出“城市新能源公交探秘营”;与中国海盐博物馆联合组织“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串场河篇)”;与盐城市妇女儿童中心携手开展“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之非遗添香研学活动;与盐城市草房子乐园联合推出“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开启盐城市博物馆“夜游计划”,在夜晚的博物馆中从史前漫步至唐宋,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文化魅力。同时盐博与近百所学校建立了紧密的馆校合作关系,通过定期开展研学打卡、送展送教等活动,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结合馆藏文物与盐城历史文化知识,策划举办“历史研学夏令营”“小小讲解员”“盐博小课堂”“非遗课堂”等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更让馆藏文物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活”了起来,加深对盐城历史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我们的节日系列”中,盐城市博物馆第四届汉服文化月期间推出的“汉风雅韵·礼乐盐博”七夕节主题展演,更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体验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让游客沉浸式参与,感受节日浪漫与历史厚重的双重魅力。为让此次七夕节活动既贴合传统内核,又彰显盐城特色与创新表达,盐城市博物馆以华服为媒、礼乐为韵,结合馆藏文化资源与本土非遗元素,构建了一场覆盖视觉、听觉、互动体验的文化盛宴。
丰富的研学、节日、品牌活动之外,“礼遇盐博”文创商店亦深受游客青睐。盐博文创以“文化、创意、生活”为理念,构建“有主题、成系列”的研发体系,深耕“盐文化”主题,深挖馆藏文物IP,推出“盐小博”“考学之路”“天下盐城”等系列文创产品,将文物元素化为冰箱贴、毛绒玩具、茶具、饰品等,让游客得以将盐城文化带回家。
当下,第四届汉服文化月将持续至10月6日,“月华霓裳·家国团圆”——国庆中秋双节活动正蓄势待发,活动期间也将持续推出主题社教课、研学活动等,为公众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盐博将继续以“品质升级”为核心,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城市文化新客厅”不仅是文物展示的空间,更是文化学习的课堂、生活美学的平台、研学实践的基地,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在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
奋楫前行 迈向文博新征程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盐城市博物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以“文博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思维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蓝图,让盐城文化走向世界。
风华四载,盐城市博物馆见证了文物与观众的每一次对视,记录了文化与生活的每一次交融;未来可期,盐博将持续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盐城力量。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这座文化殿堂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共筑文化自信,让盐城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施禹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