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相融,旅行成为一场诗意的行走。六盘水——全国文明城市、森林城市,连续三年荣膺“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之冠,让广大市民、游客、群众对避暑、旅居于凉都,产生了期之以待的向往。
北纬茗茶带上的“水城春”茶叶基地之景。
这里山水有情,这里物产成礼。当风物与人文交织,生活便有了最本真的滋味与温度。
尤其是凉都手伴店、文创店等,包含“刺梨、猕猴桃、茶叶”之“凉都三宝”在内的380余个品类产品得以展陈、销售。从特色美食到文创,从养生佳品到匠心手作,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凉都的自然馈赠与人文温度。
尽管时令进入秋季,但是在北纬26度的黄金产茶带上,茶树依然郁郁葱葱。
在这里,茶农穿行于茶垄间,指尖轻巧“掐”下新鲜的嫩芽,然后将其轻放到挂于腰间的竹篓里。
一杯“水城春”茶,喝醒了万物。
一切井然有序的背后,是忙碌的身影,展现出了“世代相传、不断改进”的采茶节奏。“我们每天采摘的茶叶,都要第一时间送进加工厂。”水城区南部产业园区(龙场茶叶基地)的茶农袁嫦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茶叶的新鲜及后期的品质。”
这些刚刚离枝的茶青,很快被运送到附近的茶叶加工厂。经过杀青、做型、干燥等多道工序后,最终成为品牌不断叫响的“水城春”茶。
尤其在距离茶园数十公里的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万达购物广场门前)的“凉都手伴店”内,前来购买当地农特产品的市民及游客络绎不绝。
在这里,一系列以“水城春”为名开发的茶礼,被放置在醒目展陈的区域。放眼望去,早春茶、森香红韵、白茶、明前翠芽、凉都山宝伴生红茶等礼盒,以古朴、雅致等形式,透露出大自然的气息。
“生肖茶饼”之“白茶”。
“这些产品不仅是茶叶,更是融合了凉都山水意象与人文情感的‘可带走的记忆’。”水城区农业集团品创部副部长李婷婷介绍说,该店自今年7月21日开业运营至今,备受市民及游客青睐,销售一路向好。
为拓展消费渠道,该店还采取“线上销售”模式,让广州、四川、重庆等省外消费者品尝到来自凉都特有的农产品之味。
现场,不少顾客在茶礼展示区驻足,他们打开礼盒闻香、观摩茶饼纹样、询问制作工艺。
来自成都的游客王灵茜感言道:“之前就听说水城春茶口感好、品质优,没想到包装也这么有地方特色,这样产品很适合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当地市民吴琴芬则对“生肖茶饼”产生浓厚兴趣。她认为,这不仅是茶,更是一件艺术品,能代表凉都的特色文化。
“将生肖茶饼买回去送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相信身边的朋友也非常喜欢。”吴琴笑着说。
“凉都手伴店”陈列的茶叶。
“凉都手伴店”的打造,正是六盘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特产销售”,而是强调体验、文化与记忆的传递。店铺在陈设上也极力突出“凉都”主题,所有产品从命名、包装到宣传语,都紧紧围绕地域特色展开。
近年来,六盘水依托“中国凉都”“全国文明城市”等名片,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特色产业的交融互促。手伴店的运营而生则作为终端载体,不仅拉长了文旅产业链条,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凉都手伴店”一位负责人总结道:“我们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段旅途故事、一份来自凉都的心意。”
从茶园到茶店,从农产品到文化礼,“水城春”茶正在新的消费图景中。它背后是茶农的劳作、工厂的加工、品牌的打磨和文旅融合趋势下的创新尝试,茶旅、茶雪、茶泉、茶画融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当然,在六盘水,一片叶子赋能多个产业!您可以漫步于茶田小径,亲手采摘那鲜嫩的芽叶,感受指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还能观摩传统的制茶工艺,领略传承千年的茶文化魅力;更能小憩于茶亭之中,品一杯香茗。更令人欣慰的是,当游客将“凉都手伴店”推出的这份手信带向远方,它们也成了一张张行走的名片,讲述着北纬26度之上,一座清凉之城的茶品故事。(图/文 胡绍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