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开车去松阳,朋友说那边有个少有人去的古村,我跟着导航在山里绕了大半天,车窗外全是竹林,密得看不清路,差点以为开错了,转过最后一个陡坡,眼前突然冒出一片黄墙房子,像被丢在山坳里的积木,那就是杨家堂村。
村里房子顺着山坡一层层堆着,二十多栋老屋挤在一块,叠了三四层,外墙的土坯黄了暗了,屋顶的黑瓦排得齐整,从山下抬头看,真像个小布达拉宫,有老人说这些房子是清朝留下的,最老的房梁上还刻着年号,现在住着三十来户,年轻人全出去打工了,剩下老人白天坐在门口剥毛豆,见了外人就笑,说自己慢慢看。
巷子窄,两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青石板让脚底磨得发亮,有户人家院门开着,老伯坐在门槛上编竹篮,编到一半的篮子和几个破箩筐堆在墙角,我问他能拍不,他摆摆手说随便拍吧,这手艺怕是没人学了,隔壁墙头伸出几枝石榴花,红得亮眼,把那灰扑扑的土墙也衬得活泛起来。
村主任带我去看了最老的祠堂,门楣上“敦本堂”三个字都快磨没了,他说政府给了钱修,可村里人不肯用新砖新瓦,专程从外头拉回老青砖,游客多是好事,可要是修得跟景点一样,那就不是杨家堂了,他朝远处那条新铺的柏油路看了眼,前年有旅游公司想包下民宿,最后全村人开会,一票都没投同意。
下山时路过村口的井,几个阿婆在打水洗菜,木桶撞着井壁咚咚响,山风里飘着新麦的味道,突然就懂了他们为啥不愿走,这儿连空气都慢悠悠的,像晾在灶台边的老茶,急不得,也搅不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