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李国莺
上次回缙云,朋友邀我们去潜明水库游玩。潜明水库坐落在缙云县壶镇的好溪干流上,是一座多功能的水利设施,主要用于防洪、供水、发电及改善当地的水环境,是近几年新建的水库。车子沿着水库边的绿道缓缓而行。绿道可供两辆小汽车并排行驶,浅黑色的柏油路上,路中间有红黄蓝三条线颜色分明,两旁的白边勾勒出道路的轮廓。相比黑乎乎的路面,绿道显得醒目而又活力。
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朋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开着车,也好,我们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从车窗往外看,一边山体,一边是水库,水库的水面时而显露碧色,时而隐于树影之后。车子开了大半程,看到路边景色不错,朋友把我们放下来,让我们观景拍照。
芒花
一下车,我们的视线就被芒花吸引,路边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茂盛,而在绿色中间,蓦地窜出一丛丛粉色白色的芒花,在风中摇曳生姿。阳光照射下,有几丛芒花,如雪一般晶莹闪亮,它高高地立着,那般的清秀空灵,清雅脱俗,如梦幻一般。
忆起小时候,芒草似乎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它叶片边缘呈锯齿状,锋利得很,去野外玩时,大人总是对我们说:当心割手!在田间地头,若发现有芒草,人们总是把它作为害草除之。所以,它常常生长在路边山间,它生命力顽强,哪怕在乱石当中,也能倔强地长出一丛丛的芒草,甚至高达二三米。秋日里叶片枯黄,却在枯黄的叶片之上,抽出亭亭的花穗,先紫色,后慢慢变白。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如同舞者翩跹。那种优雅与宁静,让人心生向往。
古人曾有诗云,“草秆如林摇剪影,芒花似雪落无声。面黄肌瘦枯非死,一遇春风吹又生。”出身卑微的芒草,何尝不是执着顽强的生命!
芒花花开如羽,轻盈灿烂,如青春洋溢的少女,无忧无虑,它是芒草的希望和欢愉!我仿佛看见芒草慈祥的笑脸,正仰头深情地注视着欢快的芒花,宛如一脸沧桑的母亲凝视她青春活力的儿女。我们沉迷在如梦如幻当中,拿起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
加拿大一枝花
继续前行,忽见绿树之间跃出几朵,不,是几丛,特别耀眼的黄花!走近看,一棵棵像蓬草的植物,枝条缀满条状花束,细看竟比桂花还小的密密麻麻的小花朵。那一片黄花绚烂如天边的霞光,光芒四射,令人惊叹!
这是什么花呢?我好奇,用形色软件一拍——加拿大一枝花!朋友一惊:原来是一枝花!难怪那么繁茂,要是电话举报,林业部门定会来铲除的。对加拿大一枝花,早有耳闻,它是外来入侵植物,生命力非常顽强。
它原产自北美洲,20世纪三十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之后它从苗圃中迅速逸生到公路边,荒地,不受人控制。它的繁殖能力极强,一株就可以产生二万粒左右的细小种子,可以随风传播到很远的区域,并且种子发芽率很高。此外,它的根茎也可以生出芽,一棵加拿大一枝黄花转年就会变成一大丛。
但可恶的是,它会欺负本地植物,它的根可以释放化感物质,使其他植物种子无法发芽,还会让其他发芽的植物无法健康成长,本土植物受到排挤,甚至走向灭绝!更可怕的是,它还会破坏土壤,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出现板结,酸碱失衡等问题,甚至可能变成盐碱地。
没想到,植物界竟然也有如此自私的家伙!那漂亮的身姿下面是恶魔一般的灵魂。难怪要人人喊杀了。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本应和谐共生,一枝花之所以受到国人讨伐,是因为它破坏了本地的共荣共生的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一枝花漂洋过海,远离故土,展示顽强生命力,令人敬佩;然肆意扩张,破坏共生生态,终落得人人喊杀,又不由令人悲哀。
然而,细想:一枝花它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它应生长在加拿大。植物有植物生存的环境,动物也是如此。盲目引来外来物种,不啻引狼入室,发人深省。
小神庙
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在离绿道一两百米的水库边,有一间白色的小房子!我们拉长最大的焦距,拍摄观察,这是一座庙宇,白墙黑瓦,屋檐翘起,旁边植有三四棵树木。白色墙上还有一块醒目的红色,应该是捐助人的姓名。庙宇附近,有一间用木板和遮光板搭的简易小屋,屋前停着一辆红色的三轮车。前面一大块黄色的空地,打理得整整齐齐。犹如一块小洲,伸进水库。
白色小神庙惊艳了绿水青山的沉默,整个画面瞬间变得神秘而又充满故事性。
我们猜测,这小神庙可能是某个村的本保殿,虽然村庄已迁移,但村民保住这个庙。也许,在村民心中,这个小庙住着灵验的神祇,更是难以割舍的乡愁,尽管他们离开故土,但仍希望得到本村神灵的庇佑。他们偶尔回到故土,看见小神庙,或许就能缓解他们的愁绪。
“这房子不会被水库淹没吗?”我问。朋友说,这是水库尾巴,一般不会被淹的。
事后得知:因为修建水库,涉及两个乡镇共13个行政村,迁移人口4000多人。镇上有一个新村,专门安置水库移民,我以前曾经路过。一排排的三层楼房,整整齐齐。住进新房,交通便利了,生活似乎改善不少。但若从情感而论,故乡,却永远回不去了。于老一辈而言,如人饮水,甘苦自知。
青山绿水白屋加上一小块红,周围是土黄色的泥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洋溢着淡雅的诗意。我们又疑心这是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围着小神庙转了一大圈,拍了一大圈。终于离开。
当日,朋友将照片发在了朋友圈,名为“小神庙的解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