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千年之前建村伊始,村庄先规划水系,再建设村庄,水系由供排水双系统组成,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取水、用水,非常方便,可贵的是时至今日,水系在村民的生活中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长800米的暗渠贯穿整个村庄,拱顶全用卵石砌成,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一个水埠,当地人称为“澳口”,深澳因此得名。
这里又是一个取水的澳口。
这些老宅子雕花的门头保留得还很完整。
石板路延伸着往事,蓝天映衬着马头墙,墙根滋生的野草,到处凝结着光阴流转的记忆。
每一块老墙的刻痕,每一块磨损的门槛,都是无数平凡日子的累积。数百年的风雨,在这里不是抽象的流逝,而是具体地烙印在每一寸肌理里。
连村子里的厕所都很考究,我都觉得要拍一下。
村子里小巷太多,我一个人瞎转悠,老蒋在村口放飞机。
除了路面,很多房子都用到鹅卵石,老宅子大多没开门,这间侧门开着,我进去看看。
跟皖南的老房子差不多,一只堂前的燕子很机灵地看着我。
木雕也多被铲脸,宅子很大,
该建筑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占地广阔,由砖石木混合结构而成,是深澳现存最大的单体民居。它由五进主建筑和北侧三座抱屋共七个天井组成,当地人称之为“七井房”。
其主人申屠济成曾是一位草纸生意的商人,他花费十年时间精心打造了这座豪宅。尤其是天井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从阁栅到裙板、扁作梁都雕刻得极为精致。
这里也是央视来拍摄节目的取景地。
深澳的村落水系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它由溪流、暗渠(当地人将暗渠称澳)、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充分调控地面和地下水资源,将饮用水、生活水和污水分开处理,并使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网摘)
戴公馆没找到,村口的地图上也没标注,走马观花,匆匆走了一圈回到大塘 。
这套水系的水源来自山上的清澈泉水,其水质清甜甘冽、冬暖夏凉,深受村民们的喜爱。而那些取水、用水的澳口,更是成为了深澳村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个大塘从哪个角度拍都很美,尤其今天的天气。
中午快十二点了,又到吃午饭的时候。老蒋放完飞机,又去村口剃个头,理发的老板娘告诉他,离村子不远有个鱼庄很有名气,于是我们导航找过去。
这里是东梓关杨柳农庄,院子里停满车,就知道生意有多好。
这里以吃富春江的鱼而出名,我们点菜时,基本上鱼都被点完,最后一条江鮰是我们的了。
我在午餐时郑重向老蒋宣布,我们下午最后一个点转完,我就要连夜赶回蚌埠。老蒋觉得很突然,因为我本来答应他,今晚一起到临安他亲戚家的,临安再玩一天再各自回家。
饭前我刚收到海燕的微信,说一个人在家没意思,我明白每次远行都少不了家人的支持,这次出来十天了,该回去了,于是临时决定今天就返程。
以可乐代酒,我和老蒋共同举杯,庆祝此次皖浙摩旅的圆满和愉快!
看到这火锅里的鱼了吗?没想到这么巧合,最后一天,最后一顿,最后一条鱼,居然还叫鮰鱼!江鮰不就是将回吗?美味的午餐是我和老蒋此次旅行的告别宴,朋友,干杯!
老板娘家的小姑娘在旁边打游戏,非常执着投入。老板娘是东北人,嫁到这里,两口子在上海开餐馆,后来回到丈夫的老家开了这家农家乐,的确做的很好,我给大家强烈推荐这家鱼馆!
老板娘家的大狗和土鸭蛋,原汁原味的当地土菜和江鱼事她家的招牌。
我们吃完出来时快下午一点半,大部分客人的车都走完了。分手饭虽然吃了,但旅行还没结束,下午还有一个古村要去,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值得期待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