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舱里的数字乡愁
郑志忠
站在全域旅游智慧驾驶舱大屏前,流光溢彩的数据如粗溪潮涌。每条曲线都在诉说山与海的私语,每个光点都在闪烁人与地的共鸣——这是数字时代的《仙谿志》,用比特与字节续写的田园诗。
大屏左侧生态数据屏上,九鲤湖的负氧离子正跳着芭蕾。八万个/cm³的数字在起舞,那是珠帘漈瀑布将水珠砸碎在青岩上迸发的生命律动。菜溪岩的湿度曲线蜿蜒如樵夫的山路,仙水洋的温度读数澄澈似村姑的明眸。这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大山呼吸的心电图,是绿水青山颁发的数字身份证。
地图上的光点如星罗棋布,每一颗都在讲述振兴的故事。郑家大院的炊烟化作导航图标,红木家具的纹路印上电子导览图,枇杷园的果香被编码成推荐算法。当“联二线”的公路虚线在屏上亮起,我仿佛看见:旅游大巴正载着都市的喧嚣驶进深山,老乡家的土鸡变成了网红套餐,绣娘的织布机连着全球订单。这条光缆铺就的致富路,让山货飞出山坳,让乡愁找到归途。
大屏右侧的“数字认养”专区最是动人。城里人认领的稻穗在云端抽穗,认养的黄牛在数据库反刍。无人机航拍的金色稻田里,每一株稻穗都低着头计算丰收的方程式。这是最诗意的数字孪生——屏幕那端牵挂一株秧苗的成长,屏幕这边整个村庄都在为之忙碌。
忽然弹出预警提示:石谷解景区西侧有游客偏离主干道。调度中心立即响应,救援人员已在途中。好一个“15分钟见人见事见现场”!数字赋能不是飘在云端的概念,而是扎进泥土的守护。这条用光缆织就的安全网,网住的是山水,托起的是民生。
纵观整座智慧驾驶舱,哪里只是旅游管理平台?分明是数字时代的都江堰——数据流如粗溪水分导引流,浇灌出乡村振兴的万顷良田。那些跳跃的接待人次数字,是游客用脚步投下的赞成票;那些攀升的收入曲线,是老乡们笑纹的数字化呈现。
离屏时回首,大屏上的光点仍在流转。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智慧旅游,不是让山水臣服于代码,而是用科技为乡土赋能。就像枇杷叶经过科技萃取变成润肺膏,传统的乡土肌理在数字赋能下,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方智慧驾驶舱,既是瞭望塔也是耕耘器。它望见的不只是游客流量,更是乡村振兴的星辰大海;它耕耘的不只是数据田地,更是仙游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永恒期待。
责编|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报道|公众号、头条号、福建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