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丹霞地貌是具有陡峭悬崖的地貌形态,是以角度为标准的,桃源洞口这里倾斜的角度已经超过90°,称为丹霞是没问题的。”在桃源洞景区,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老师正在为学生现场授课。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将课堂搬进实地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研学”正逐渐成为连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纽带受到高校及家长的青睐。永安市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少有的融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于一体的景区,管委会深挖资源特色,将研学教育与自然教育相融合,以“学”为核、以“游”为媒,积极探索“研学+景区”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山水草木赋予更高的价值。
“永安在我们福建省内是自然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不仅地层分布十分完整,从下古生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丹霞、喀斯特、花岗岩、火山岩地貌等完整地呈现了五亿年地质演化史,非常有利于我们资源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陈大涌教授如是说。“而且永安交通也非常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管委会提出的研学政策、热忱的服务也是吸引我们来此研学的点之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将学习从课本延伸至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把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课堂“活”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所学、增强所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天在永安跟着老师实地看了好多地方,原本只在书上学到的地质知识与实际看到的还是不一样,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同地质地貌的生成,感受到地球跳动的脉博。尤其在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不远却同时存在两种地貌特征,非常神奇。”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激动地感慨。
“研学”的逐年兴起推动文旅市场的重塑。“近年来,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积极探索与高校共建,不断创新研学模式,打造自然教育体验线路,吸引中小学生、高校师生前来研学,不仅满足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拓宽眼界的需求,也带动了永安吃、住、行等旅游要素,成为文旅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永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中心主任吴慧玲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依托独特的遗产价值、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福建省首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三明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明市区域精品研学点优势,不断在“研学经济”上做文章,为植物资源挂名牌,为极危物种丹霞梧桐群落设置司法保护令,倾心打造探寻丹霞、喀斯特地貌的教育线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课堂”搬进大自然,进一步增强社会资源在教育中的参与度,提升风景名胜区对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研学团队的到来,也为永安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带来了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教育与文旅双向赋能。目前,管委会已先后与三明学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等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年均接待研学团队约8000人次,以“流量”到“留量”的转化,推动区域消费升级,最终让风光“变现”、山水“生金”。
摄影:吴慧玲
来源:永安市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