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的南部有这样一座小城,名字便蕴含着秀丽山水之美,被评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它便是浙江丽水。
你可能没留意过它,却一定多次与它擦肩而过。它是中国十大名剑之一龙泉剑的铸剑地,是《甄嬛传》里安陵容的老家,更是《黑神话·悟空》、《仙剑奇侠传》、《与凤行》等多部游戏与影视剧的取景地。
丽水,正是这样的一座城市,荡涤着千年不朽的仙风侠骨,氤氲着人间秘境般的自然风光,更在这样的山水与民风之中,创造出缙云仙都的浪漫、松阳古村的淳朴、畲乡的异族风情以及青瓷的优雅不朽,就让我们跟随剑气瓷韵,走进丽水。
“经走上半山里的一带堤岸,下面是冷艳的翠蓝的溪水,银光点点,在太阳底下流着。那种蓝真蓝得异样,只有在风景画片上看得到,我想像只有瑞士的雪山底下有这种蓝色的湖。湖是一大片的,而这是一条宛若游龙的河流,叫丽水,这名字取得真对。”
张爱玲在《异乡记》中这样描述丽水,在她的眼里,丽水和它的名字一样秀美,水碧山青,是堪比瑞士的小城。
▌水碧山青,丽水和它的名字一样秀美。
同张爱玲一样,很多人对丽水的第一印象便是“人在画中游”。这座小城虽不出名,却是浙江省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不仅如此,更是坐拥长三角最高的山、最清的水和最好的空气,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81.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4年全省第一,有“浙江绿谷”的美誉。
丽水市古称“处州”,现在的名字来源于丽水河,而丽水河也不是这条河的本名。据《元和志》卷26记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在李白笔下,这条恶溪“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什么,让恶溪变成了丽水呢?
▌丽水坐拥长三角最高的山、最清的水和最好的空气,有“浙江绿谷”的美誉。
根据方志记载,唐朝年间,著名文学家段成式主政于此,见洪水频发,于是着手修建水利工程。终于使得水患消失,恶溪变成好溪,滋养了丽水的百姓和风景。在好水的惠泽下,丽水逐渐拥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缙云仙都、云和梯田是其中的代表。
缙云仙都位于丽水市缙云县内,不负仙都之名,山水环抱,云雾缭绕,处处彰显着中式美学。乘坐摆渡车到达朱潭山,上有岩山,下临深潭,青山绿水之间的板堰矴步桥早已斑驳,彰显着自清道光年间以来的风雨如晦。老农牵牛缓行在石桥上,正是《仙侠奇侠传》中的经典场景,置身其中,时间恍若倒流,让人得以窥见传说中的江湖。
▌丽水得天独厚的山水,仙风道骨的意境使其成为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
站在石桥上远望,耸立的高峰正是鼎湖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峰顶用鼎炼丹得以飞升。此鼎重达千斤,将山压出了一个凹形,在此后的岁月中山中积雨成了湖,名叫鼎湖,此峰便是鼎湖峰,或许缙云仙都的仙气侠骨早在此时便埋藏在山水与传说中。白居易在此写下“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不朽诗句。
除了朱潭山和鼎湖峰,小赤壁也是缙云仙都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一走近这里,便可看到红白相间的岩石临溪而立,美丽的丹霞地貌和周围苍翠的山林既矛盾又和谐,宛如一块红玉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溪水常年冲刷着岩壁,形成绝崖之景,而明代邑令龚庭宾在崖壁上题刻的"小赤壁"三个大字,却始终清晰,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
▌站在石桥上远望,耸立的高峰正是鼎湖峰。
缙云仙都的美不独来自于山灵水秀的自然造化,还来自于无数行至此处的文人名士,他们的诗心镌刻在石头上,打造出倪翁洞摩崖石刻的千载风流。
倪翁洞的名字来自于春秋时期的名士计倪,他晚年隐居于此,洞内可见倪翁卧读的塑像。洞中石刻无数,以李阳冰的篆书石刻最为著名。天宝年间,李阳冰曾在缙云县担任县令,留下了多处珍贵石刻遗迹,由此看来,缙云无疑是被历史厚待的。除了李阳冰的石刻,还有从唐朝到民国的石刻63幅,“山亦萍踪”、“漱石枕流”……石刻成为了触摸历史的媒介,让我们的心和千年前的人们共振。
▌缙云仙都山水环抱,云雾缭绕,处处彰显着中式美学。
如果说缙云仙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意趣,云和梯田则是触目可及的壮观。位于丽水市云和县内的云和梯田,早在唐朝便已开始开发,历经千年形成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的壮阔景观,是国内唯一的梯田类5A级景区。
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这绝非虚言。站在云和梯田顶端的观景台往下望,层层叠叠的梯田铺展而开,漫无边际,如镜子一样映照着天光。若恰逢日出或日落,霞光便从天上烧到水里,整片天地都泛着璀璨的光华。
▌若恰逢日出或日落,霞光便从天上烧到水里,整片天地都泛着璀璨的光华。
云和梯田的壮观,是畲汉两族因地制宜的农耕智慧。勤劳的畲汉两族数十代人民的壮举,日日筑埂引泉的开垦,正如雕塑师的斧凿,在云和县的土地上,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大地雕塑。古老的梯田技术将贫瘠的山地化作肥沃的千层良田,荒山成为希望之地,让云和文明繁衍。
丽水得天独厚的山水,仙风道骨的意境使其成为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是名副其实的仙侠影视小城。
陈凯歌在拍摄《道士下山》的时候,称赞此地“这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完全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临山傍湖,木质的房屋和水墨画般的风景相得益彰。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50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与凤行》中赵丽颖和林更新居住过的行云小院。行云小院搭建在缙云仙都景区的仰峰州,临山傍湖,木质的房屋和水墨画般的风景相得益彰,在电视剧中,这里是男女主角初遇的场所,他们在小院中垂钓、疗伤,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仰峰洲地处好溪河道转弯处,经长期水流冲刷形成了一片平坦的沙洲,四周被奇峰环抱。它似乎格外受到自然的偏爱,清晨时刻,常有薄雾笼罩洲渚,与远山的云雾相连,宛如米芾笔下的云山墨戏。
▌清晨时刻,常有薄雾笼罩洲渚,与远山的云雾相连,宛如米芾笔下的云山墨戏。
仙都内的小赤壁不仅有难得的丹霞地貌还有陡峭的悬崖,最令人称奇的是峭壁上那条长约数百米的天然石廊——"龙耕路"。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军追杀至此,危急关头,一条金龙跃出好溪,在陡壁上耕出这条石廊,助其脱险。
如今行走在这条高出水面数十米的石廊上,故事里的刺激和眼前的美景一同涌入,也不难理解,为何这里会成为诸多影视剧的取景地。《墨雨云间》中肃国公和姜二娘子走过的矿道,右相李仲南斥责儿子的三角石洞以及《庆余年2》中范闲与宫典搬运菊花到悬空庙走过的悬崖长廊都取景于此。
▌青山绿水之间的板堰矴步桥早已斑驳,老农牵牛缓行在石桥上,正是《仙侠奇侠传》中的经典场景。
缙云县郑弄村的石窟岩宕,一个鲜有游人到达的地方,却成为了《长相思》中相柳和玱玹打架的战场。
这些石窟岩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古代采石留下的遗迹,缙云素有“石城”之称,开采凝灰岩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宋代,甚至更早,这些留下来的采石场经过数百年自然风化,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窟,如果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石窟内壁留下的斧凿的痕迹,这些痕迹记录着人工开采的历史,又在岁月的风化中形成新的景色。
▌除仙侠剧外,丽水的建筑和人文也吸引了一众现实题材的影视剧。
丽水不仅有仙山秀水让仙侠剧慕名而来,还有建筑和人文吸引了一众现实题材的影视剧。
陈家铺的先锋书店开设在陈家铺文化礼堂的旧址,是陈家铺村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这里的一个精神图腾。《流金岁月》中,陈道明饰演的叶谨言来到这里考察图书馆,倪妮饰演的朱锁锁也随之而来,二人在此完成了《流金岁月》杀青前的最后一幕。
▌什么是诗意栖居,丽水松阳会给你答案。
丽水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造就了它影视基地的地位,旧的传说和新的叙事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碰撞,丽水的仙侠基因在一部部影视中长出了枝丫。
龙泉的山水间藏着两种灵魂:一为冷冽如霜的剑气,一为温润如玉的瓷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却在丽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谱写了千年的人文传奇。
相传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跋涉千里,寻访天下名山,最终驻足于龙泉秦溪山下。此地蕴藏铁英,山泉冷冽如冰,更有七星井排列如北斗,正是铸剑的绝佳之地。欧冶子凿茨山取铁,伐千年古木为炭,引寒泉淬火,历经两年终于铸成了龙渊剑。据《越绝书》记载,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具有入水化龙的神异。到了唐朝时期,为了避高祖李渊讳,将龙渊剑更名为龙泉剑。
▌《越绝书》记载,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具有入水化龙的神异。
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龙泉的铸剑匠人仍恪守欧冶子传下的古法。在熊熊的炉火和一声声捶打中,匠人们挥汗如雨,将铁英置于1200℃的高温中反复折叠锻打。这一过程被称为百炼钢,正是千锤百炼,才能使剑身结构致密,形成如流水般的天然花纹。
捶打完便要进行淬火,相传欧冶子当年取七星井寒泉淬剑,剑身遇冷瞬间收缩,硬度倍增。如今,龙泉铸剑师仍沿袭这一传统,取剑池湖水淬剑,使剑刃刚柔并济,既能削铁如泥,又可弯折90度而不折断。
▌铸剑第二步淬火,第三步磨剑。磨剑需要用到龙泉特产的亮石,一直磨到寒光乍现,剑气逼人,纹路清晰才能停止。
最后一步便是研磨剑身,这一步需要用到龙泉特产的亮石,一直磨到寒光乍现,剑气逼人,纹路清晰才能停止,这一工序耗时极长,正如沈广隆剑铺第四代传人沈新培所言:“磨剑似磨心,唯有耐心方能成就一把真正的龙泉宝剑。”
这“十年磨一剑”的执念,是丽水人刻入骨血的刚毅。龙泉宝剑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如1972年,沈新培锻造的宝剑被赠予美国总统尼克松,2006年,陈阿金大师的百寿百福剑成为了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
▌龙泉青瓷的釉色,仿佛将丽水的碧空山色凝进了瓷里,如水如玉。
从丽水火光里诞生的另一门技艺却有着龙泉剑不同的柔美。龙泉青瓷,这一承载着风雅的艺术,自三国两晋发轫,至南宋登峰造极再到如今,其釉色仿佛将丽水的碧空山色凝进了瓷里,如水如玉,化作一抹温润的碧影。
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两个体系。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具有“紫口铁足,胎薄如纸,釉厚如玉”的特质,被誉为“瓷器中的文人画”。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赞其“古雅浑厚,迥异常品”,而今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哥窑葵口盘,仍然向世人展示着丽水的窑火中诞生的开片艺术。弟窑则以粉青、梅子青冠绝天下,釉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也有人形容它为青梅初熟,青翠欲滴时的情态。
▌如果感兴趣,可以前往龙泉青瓷的体验工坊,从揉泥、拉胚开始,体验青瓷是如何从指尖旋转成形。
南宋时期,龙泉的匠人创造出多次施釉的技艺,先把胎泥捏的毫无气孔,再放到陶车上飞转拉胚,捏出青瓷的雏形,等到阴干后低温素烧,而后素烧一层、施釉一层,循环十次以上,才能得到弟窑瓷瓶润如凝脂的样子。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龙泉青瓷凤耳瓶,釉色如深海静波,光影流转间,仿佛能触摸到八百年前瓯江畔的烟雨。
现在的丽水有很多龙泉青瓷的体验工坊,如果感兴趣,可以前往青瓷窑厂,从揉泥、拉胚开始,体验青瓷是如何从指尖旋转成形。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釉色如深海静波。
在丽水当地,匠人们有这样一句话“一窑生,一窑死,全凭造化。”聪明的丽水人创造出龙泉剑、龙泉青瓷这样第一流的工艺,也深知每把剑、每窑瓷都是天工造物,他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规律,正是这种深刻认知,让丽水的匠人们既能创造出龙泉宝剑的锋芒毕露,又能烧制出青瓷的温润如玉,在刚柔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聪明的丽水人创造出龙泉剑、龙泉青瓷,也深知每把剑、每窑瓷都是天工造物,他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规律,在刚柔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穿过山水的清音、影视的镜头和淬炼的火光,我又回头看了一眼丽水,这座被《国家地理》誉为江南最后秘境的小城,震撼于它的矛盾与传奇,既有孕育了仙侠剧天然摄影棚的绝美风光,更有刚毅与柔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龙泉剑的寒光与青瓷的温润,恰如丽水人文精神的两面:既有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执着,又有一窑生一窑死的豁达从容。这种刚柔并济的气质,让丽水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定力。
编辑/cici
文/夏攸
图/视觉中国设计/Apri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