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五大道的青石板路上,街区两侧的红砖绿瓦、雕花铁艺浸满了岁月沉淀的韵味;穿梭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校园小径上,俏皮的天津快板、动人的民乐合奏拉满了文化的生命力。9月24日上午,来自五大洲的“汉语桥”选手们开启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寻脉中华之旅。


漫步五大道
聆听“万国建筑博览群”背后的鲜活故事
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红砖绿瓦、法国浪漫主义建筑的雕花铁艺、德国日耳曼风格的陡峭屋顶、西班牙地中海风格的拱廊阳台,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对称设计,都在五大道和谐共存着。

“汉语桥”选手们乘坐特色马车,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慢慢翻开这本“3D历史书”,梳理天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历程,了解每栋建筑背后的名人轶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年代。


选手们或凝视洋楼外墙上的精致浮雕,或探身观察门牌上的汉字标识,或用中文向讲解员追问建筑背后的故事。加拿大选手乐乐激动地分享到:“这条街道上的建筑风格很多元,非常的漂亮,天津能将这么多类型的建筑保存下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尼日利亚选手李浩在听到讲解员的介绍后沉思良久,“我们之前在书本里见过的名人曾在这里生活过,这些建筑不是冰冷冷的墙砖瓦片,而是由真实存在过的人和故事构成的,这种研学方式让我印象深刻。”
走进天津外国语大学
感悟非遗表演蕴含的津派文化
“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韵味醇厚的京剧唱段唤醒了清晨的校园,也为选手们的校园行献上了第一份文化大礼包。

)
(

婉转悠扬的民乐演奏展现了天津作为北方文化重镇的艺术底蕴,传统乐曲中蕴含着大运河文化的流动与交融。互动环节,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杨慧欣轻抚古筝,音符跃动,一曲《兰亭序》赢得阵阵掌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很喜欢听《青花瓷》《兰亭序》这类风格的曲子,我觉得用古筝的音色弹出这些曲子肯定很好听,所以我选择学习古筝这个中国传统乐器,今年是我接触古筝的第五年了。”



循着校园小路往前走,四名学生手中的快板上下翻飞,俏皮的三句半引得现场阵阵欢呼。这种源于码头文化的艺术形式以其幽默诙谐、贴近生活的特点,成为天津人乐观豁达性格的艺术写照。意大利小伙齐锐在十岁那年被中国朋友带入中文的世界,现在他已经可以用中文表演贯口《报菜名》了。“我之前听过外籍相声演员大山的相声,这激起了我对相声的好奇,未来我希望跟他一样,能够用流利的中文展现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随后,太极拳、民族舞、合唱等在这里交替上演,生动呈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文作桥,寻脉中华。透过五大道的多元建筑及精彩的非遗文化展演,“汉语桥”选手在边游边学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了天津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国际视野,为这次中文之旅留下了珍贵记忆。
记者|田巧梅
实习记者|杨晨
摄影|吴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