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区县”研学联动正式启动
研学-解码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千年北朝韵,研学正当时。为助力邯郸市北朝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近日,磁县、峰峰矿区、临漳县、冀南新区、成安五区县携手开启北朝文化研学领域协同发展新篇章——“触摸历史脉络,感知北朝魅力”主题研学活动在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正式启动。来自五区县千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启幕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五区县共绘研学新篇

9月25日上午9:30,阳光洒满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触摸历史脉络,感知北朝魅力”主题研学活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作为邯郸市北朝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不仅是五区县在文旅研学领域的首次深度联动,更标志着区域内北朝文化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冀南新区

峰峰矿区

磁 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以“沉浸式实践”为核心,旨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触摸北朝历史的脉络、感受千年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五区县联动协作,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北朝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研学品牌,为邯郸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次来北朝考古博物馆研学,观察到这些文物时,让我感觉到历史书上的词汇都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感受到历史不再是需要背诵的考点,而是需要用心感受体会的旅程,脚下的土地便是最广阔的课堂。”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张稀然拿着研学手册,兴奋地和身边的同学分享期待,不少同学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接下来探索之旅的向往。
多条研学路线并行,沉浸式解锁北朝文化密码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磁县、临漳县、峰峰矿区、冀南新区、成安县的师生们,沿着不同研学路线,开启了一场“边走边学”的沉浸式文化探索之旅。


在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近距离观赏北朝时期文物珍品——从造型精美的陶俑、纹饰繁复的青铜器,到保存完好的壁画残片,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北朝的历史记忆。


“你看这个武士陶俑,盔甲的纹路好细致,好像能看到北朝士兵守城的样子!”有同学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小声和同伴交流,手里的笔记本上已经画满了文物草图和关键信息。大家认真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时驻足拍照、记录,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那个政权更迭、文化交融的时代。


与此同时,另一批师生走进方特国色春秋,在充满科技感的场景中,通过沉浸式演艺、互动体验等方式,感受北朝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刚才在‘女娲补天’项目里,看到的历史文化场景在眼前‘活’了过来,比课本上的插图生动多了!”成安县的学生激动地分享自己的体验,脸上满是新奇与兴奋。


在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师生们叹为观止,沿着石窟栈道缓缓前行,欣赏着被誉为“北方佛教艺术宝库”的石刻造像,感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与石刻艺术的精湛。


“这些佛像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雨,但眉眼间还是很传神,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来自磁县第三实验中学的辛卓汐一边观察造像细节,一边在研学手册上写下感悟,“原来课本里说的‘石窟艺术’,亲自来看才知道有多震撼。”多条研学路线并行开展,让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朝文化打开方式”。
协同发展赋能文旅,研学活动点亮北朝文化旅游带

此次五区县联动的北朝文化旅游带研学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亲近历史、学习文化的平台,更在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磁县作为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是北朝佛教艺术的代表作;临漳县曾是曹魏、北齐等王朝的都城,留存着大量北朝历史遗迹;冀南新区、成安县也拥有与北朝文化相关的历史印记——五区县将各自的文化优势整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研学模式,让北朝文化旅游带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力持续扩大。

“这次北朝文化旅游带‘五区县’研学联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为我们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家乡深厚历史文化的窗口,期待孩子们能在研学中有所思有所获,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磁县第三实验中学老师李晓玲表示。

“这次研学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身边藏着这么多珍贵的‘历史宝藏’!”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表示,今后将主动了解北朝文化,争做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未来,五区县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北朝文化研学领域的合作,不断优化研学路线、丰富活动内容,打造更多特色鲜明、体验优质的研学产品。同时,依托研学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教育+旅游”深度融合,让北朝文化成为邯郸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人走进邯郸、了解北朝,感受千年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世界是课堂,
研学见成长,
最好的学习在路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