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醉金秋 万里天涯共诗宴
□融媒体记者 吴芸 黄祖祥/文 陈小阳/图
昨日是世界旅游日,“泉州世遗颂——2025年草庵金秋诗会”颁奖仪式暨作品朗诵会在晋江草庵龙泉书院举行,通过诗歌创作与文旅节日相结合,为世遗泉州、金秋晋江增添醉人的诗情画意。本次诗会还通过泉州网、泉州通客户端等平台同步直播,吸引海内外众多网友关注,累计播放量已超24万人次。
“泉州世遗颂——2025年草庵金秋诗会”颁奖仪式暨作品朗诵会昨日下午在晋江草庵龙泉书院举办,献礼世界旅游日,打造专属于世遗之城的诗意浪漫。
泉州世遗点诗歌地图展示。
演员们以舞蹈配诗,合作诵读《我走在另一座洛阳桥上》。
演员朗诵《访磁灶窑址群》,演绎磁灶窑远涉重洋成为文明使者的传奇。
女演员以梨园科步为诗朗诵配舞
演员们合作诵读《在天后的明眸里不朽》,讲述天后宫与古城相伴相生的动人故事。
诗会现场,读者正在认真阅读集纳泉州22个世界遗产点的诗歌地图。
《在江口码头》,畅想宋元中国。
诗歌舞蹈诵《市舶司遗址怀古》
《在天后的明眸里不朽》
传承
永不落幕的泉州诗篇
“泉州世遗颂金秋诗会”是泉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文化创新推动遗产保护的成功尝试,不仅是对泉州世遗的礼赞,更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度梳理与弘扬,为泉州世遗的保护与传承、世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本次诗会举办地草庵龙泉书院是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遗存与中华传统书院文化共生于一处的独特文化地标,也是晋江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的一个生动见证。
寻古探今,泉州不仅是一座处处皆宝藏的世遗之城,更是一座步步有惊喜的诗意之城。历代诗词名家以诗篇咏叹海丝风华、刺桐风骨,共同构筑了泉州独特的文脉诗风。
诗会现场发布《2025年泉州世界遗产点诗歌地图》,这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团队从573篇诗会来稿中遴选佳作、倾力编绘,集纳泉州22个遗产点以报纸通版形式进行诗意呈现,并分发到现场诗友手中,让每一首诗歌成为打卡泉州这座宝藏之城的诗旅攻略。这也是泉州晚报社在全国首创诗歌地图以来,持续三年进行发布,并蝉联“全国报纸副刊优秀版面”,让海内外读者在唯美的诗画地图中,品味诗歌意象,体验世遗之城的不绝诗意。
从千年世遗的积淀,到文脉风骨的传承,再到今日烟火气生活的诗意延展,“泉州世遗颂金秋诗会”将世遗诗歌的写作融入城市生活,让泉州的世遗符号与诗歌意象深度融合,向世界吟唱一首跨越古今、永不落幕的泉州诗篇。
舞台
让艺术表现“常见常新”
在本次诗会现场,泉州晚报社融媒体团队带来富有创意的“时空诗旅 古邑华章”AI复现泉州古代诗词名家诗宴,林外、曾公亮、蔡确等泉州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名人,借助AI技术“穿越”而来,吟咏属于泉州、晋江与世遗的经典诗篇,创新打造一台融合“诗歌+世遗+科技”元素的“三位一体”沉浸式诗宴,彰显世遗之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凸显泉州古代诗人群体这一重要文化符号。
据主办方介绍,“泉州世遗颂金秋诗会”举办三年来,一直注重诗会节目表现形式与举办地在地文化的统一性。第一届在府文庙举办时凸显传统文化元素,第二届在五里桥公园举办时侧重体现当地的自然风光,今年诗会则更加体现晋江创新之城的科技元素。今年朗诵会深度运用AI技术设计节目背景画面,让每一首诗作通过朗诵者富有情绪和艺术张力的诵读,既与龙泉书院的传统建筑风格特色更加吻合,也更完美地体现诗歌本身的深远意象,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气息,让诗会更加感染人、打动人,呈现“常见常新”的艺术效果。
本场诗会导演、泉州市艺术馆馆长丁聪辉表示,“泉州世遗颂金秋诗会”历经三年打造,在作品朗诵会的舞台设计与节目编排上始终以“让传统与现代对话”为主导思想,致力于用当代表达解构传统文化、以创新形式活化传统文化。
反响
为家乡书写心中感动
“让晋江经验的奇迹、安海奋斗史的潮音,誊抄为海丝文明长卷里不朽的诗行……”常居厦门的诗人颜非以《一行安平千年诗》获得本次诗会一等奖,他的诗歌风格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性,擅长通过个人记忆与集体叙事交织展现时代变迁。
“我是泉州人,虽从小离开家乡,但家乡的一屋一瓦、一草一木,在脑海里有着很深的印象。我知道这是脐带般的血缘关系,以及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所致。”颜非表示,这次的诗作以描写家乡的安平桥为主题,是因为家乡既是他精神上的庇护所,也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千年安平桥就是我累世的记忆”。
祖籍晋江的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嘉奖,笔名椰子,这次以磁灶窑为素材创作的《一窑瓷语》获得佳作奖。谈及家乡对自己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他表示:“‘诗是美的计较’,今天的朗诵会是一场纯美的艺术盛宴。此刻,我想起著名诗人北岛的一句话——‘汉语是我唯一的行李’。我们这些菲华文坛的作家,正是坚持以最美的汉语,为家乡书写心中的感动。”
作为本次诗会年龄最小的投稿者,来自泉州实验中学初三年段的曾沛萱以作品《真武庙听涛》登上今年诗会的诗歌地图。她表示,能够生长、生活在泉州这座城市觉得非常幸运和幸福,“这里的文化深厚而又宽容,烟火气十足而又节奏慢,可以让我慢慢探索、发现家乡的美;这里的每一个遗产点、每一样非遗,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意象,是我练习写作永不枯竭的文化宝藏”。
在诗会现场,来自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30名学生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现场感受,对世遗文化、对诗歌有了更具象深入的感悟,“我们想带着这些诗歌,走遍每一个世遗点,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泉州那些古老的美”。
以诗为媒,赓续千年文脉。“泉州世遗颂金秋诗会”将持续与海内外文朋诗友携手共创,生动讲好新时代“世遗文化滋养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诗意泉州故事。
点击下方链接,回看诗会直播,领略世遗之歌。
“泉州世遗颂——2025年草庵金秋诗会”
责任编辑:黄艺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