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奔赴诗与远方,是无数人的期盼。可旅行的美好背后,风险常悄然而至。如何在享受自由探索的同时,又有坚实的安全兜底?“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提供了破解之道。
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图景中,旅行早已超越简单的地理位移,成为对“诗与远方”的追寻,更是一场借助山水棱镜返照自我的精神修行。
十一假期临近,那颗渴望旅行的心又开始跃动。无论是早已火出圈的山西、“彩云之南”云南,还是巍峨的紫禁城、“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都令人心向往之。
然而,文旅消费的美好愿景,却常常遭遇现实的制约,特别是出行人数的激增与活动类型的多样化,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出行风险。
在金融服务上,当前,传统旅游保险多局限于事后经济补偿,缺乏事前风险预警、事中快速救援以及全程的医疗服务支持。游客在遭遇突发意外、异地就医或极端自然灾害时,依然面临救援效率低、理赔流程繁琐、医疗资源协调困难等问题。
基于这一现状,平安产险推出“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该产品围绕“防、救、赔、用”四大核心功能构建,致力于打造覆盖行前、行中、行后的全周期保障体系,显著提升保险在风险减量和服务响应方面的能力。
分秒之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标准化、固定化的旅游模式,转而青睐徒步、露营、溯溪等更具自主性与探索性的户外活动。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也随之延伸至西藏、新疆等风景壮丽但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
然而,这种“说走就走”的自由背后,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户外探险共发生相关事故335起,涉及1126人,造成92人受伤、84人死亡、11人失踪。
在涉及生命安全的紧急事故中,急速救援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平安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组建“海外急难救援”服务团队,2001年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国内急难救援服务,全面打造“平安全球急速救援”服务平台。到目前,平安这项服务已经离普通用户越来越近了。
作为市场上首款提供“第一现场”救援服务保障的境内出行险产品,“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在于其高效、专业且系统化的紧急救援能力。
具体来看,该产品实现了从客户报案到救援启动的全流程无缝衔接,遇险信息直达专业救援团队,确保在15分钟内迅速启动救援方案。
面对山区失联、水域事故、泥石流导致道路中断等极端场景,“平安行”能迅速调动直升机、山地搜救队和专业医疗单位,形成“海—陆—空”三维立体救援网络。
这一机制极大压缩了响应时间,为处于危险中的用户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救援窗口,显著降低了重大伤残甚至生命危险的发生概率。
以著名的乌孙古道为例。这条古道北接准噶尔盆地,南抵塔里木绿洲,是贯穿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全程约130公里,连接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与拜城县黑英山乡,一般需要7天才能完成穿越,被广大徒步爱好者誉为“新疆最美探险路线”。
然而,危险不期而至。7月31日,正当超过400人的徒步队伍仍在古道内行进时,乌孙古道因高温融雪突发山洪,现场安全风险急剧升高。
面对危险,被困游客把紧急救助电话打给了中国平安。接到消息,应急响应机制在平安立即启动。
在27小时内,平安陆续出动7架次直升机,往返海拔3100米的天堂湖营地,成功将32名被困徒步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至此,本次阿克苏乌孙古道山洪灾害中,135名涉险的平安客户全部脱困。
“防”“赔”协同
除了紧急救援外,“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在“防”与“赔”两大环节的设计,进一步完善了风险保障链条,从源头规避风险、从后端减少损失,做到了事前控风险,事后减负担。
具体来看,“平安行”将风险保障前置,通过“事前防控”机制帮助用户规避潜在隐患。该计划借助企业微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目的地的天气、地质灾害风险等实时安全信息查询服务。
例如,用户可以在企业微信上询问目的地天气及自然灾害情况。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在出发前即可便捷地掌握目的地风险信息,从而主动调整行程或做好防护准备,从源头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实现“风险减量”。
而在“事后赔付”环节,“平安行”从“时效”“范围”“保额”三方面构建优势,真正解决了传统理赔中的“到账慢、覆盖窄、保额低”问题。
从时效来看,针对意外事故,该产品实现“万元内当天赔付”,大幅缩短用户资金占用周期。
从覆盖范围来看,该产品不仅涵盖交通工具意外、身故及医疗保障三大核心责任,还扩展至行李损失/延误、航班延误、第三者责任、银行卡盗刷等多种情形,实现更全面的风险覆盖。
除常规保障外,“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还推出一项重要创新——提供可自由加购的专项保障包,针对潜水、滑雪、登山等特定运动场景,满足用户个性化保障需求。
具体而言,滑雪保障包覆盖骨折、关节脱位、滑雪器材损坏、雪具租赁费用,以及清创缝合和齿科意外医疗等责任。
登山保障包则将高原反应引发的意外医疗、冻伤、食物中毒等传统旅行险较少覆盖的风险纳入保障范围。
潜水保障包则特别包含减压病、氮麻醉、二氧化碳中毒、缺氧症等潜水相关疾病,以及海洋生物致伤的医疗费用保障。
而从保额来看,“平安行”的保障力度也让客户安心。其中,交通意外最高保额达300万,意外身故伤残最高80万,高风险运动意外身故伤残最高50万,医疗费用保障最高5万,旅行附加保障最高10万,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经济兜底。
此外,针对潜水、滑雪、登山等专项场景,用户只需在基础保障之上支付少量额外费用,即可获得相应的高风险运动保障。例如,滑雪保障包中骨折与关节脱位保险金最高1万元,登山保障包中冻伤保险金最高可达3万元。
“硬核”资源优势
旅行中的医疗需求通常具有“异地性”和“突发性”的特点。由于不熟悉当地医院资源和医保政策,用户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高额的医疗费用垫付和复杂的报销流程也带来较大压力。
因此,保险公司是否具备丰富的资源网络,直接关系到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否避免排队等候、能否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就医等关键问题。
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构建起完善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在医疗资源方面,目前平安拥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实现了对国内百强医院及三甲医院的100%合作覆盖。
依托集团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将专业医疗服务融入旅行保障体系,提供覆盖“全场景、管家式”的医疗支持服务。
具体来看,“平安行”为用户提供全面且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套餐,包括四大核心内容:图文问诊、送药上门、就医陪诊和门诊绿通。
图文问诊服务由平安专业医生团队提供7×24小时在线支持,涵盖健康咨询、疾病问诊及体检报告解读等内容。
为解决用户在陌生地区寻药不便的问题,平安推出闪电送药服务。目前该服务已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230多座城市,其中80个城市支持24小时送药。合作门店超过2500家,涵盖20余家主流连锁药房,支持门店总数超过3万家。
针对异地突发疾病或意外情况,平安还提供门诊绿通与就医陪诊服务,协助用户快速对接当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解决“就医无指引”的难题。
就医陪诊服务安排专人全程陪同,涵盖取号、就诊、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每次服务时长为4小时。用户提交需求后,健康专员将在4小时内响应,并在资料齐全后24小时内安排陪诊人员。
门诊绿通服务由专业医学顾问一对一了解客户病情,协助协调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门诊资源。客户可指定医院、科室,并确保医生级别为副主任医师以上。健康专员将在30分钟内响应需求,资料齐全后48小时内反馈预约进展。
总的来看,从风险预警到急速救援,从高效理赔到医疗支持,“平安行”正在重新定义旅行保险的价值边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