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轻纱般的薄雾萦绕在五桂山苍翠的林间。在长坑郊野步道上,早起的游人踏着依山就势的石径缓缓而行。耳畔是清脆鸟鸣,鼻尖萦绕着草木清香,行至开阔处,九大观景平台之一的“望瀑台”豁然眼前——远山如黛,水库如镜,飞瀑如练,将“湾区绿谷”的生态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条秉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理念打造的步道,恰似一条绿色丝带,串联起静谧村落与悠悠古道。
今年国庆假期前后,中山长坑郊野步道、孙文西路步行街、红博城等多个文旅地标全新亮相。从生态绿肺到滨水画廊,从主题乐园到田园乡趣,中山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为“百千万工程”)为引擎,推动一批文旅新项目集中上新,共同勾勒出全域旅游的图景,加速迈向大湾区高品质休闲目的地。
孙文西路步行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文化赋能产业升级,重塑文旅新名片
夜幕之下,千架无人机在红博城上空翩然起舞,光影交错中勾勒出“盛世中华”“红博不夜城”的璀璨图景。这片曾经以红木产业闻名的土地,如今正以文化为墨,以产业为纸,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作为中山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农文旅融合战略的关键项目,“红博不夜城”在国庆期间正式亮相。
古韵香山 光影红博——中山市奋进“百千万工程”农文旅之夜暨红博城特色夜经济集聚区启动仪式。图片来源:红博城。
在红博城北广场,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正在上演。极具岭南特色的仿古建筑群化作天然画布,光束流转间,香山商贸繁华、名人风骨与当代城乡新貌交相辉映。这正是大涌镇打造“红博不夜城”的生动实践——以隆都文化为基底,通过震撼的光影秀、非遗鱼灯巡游、沉浸式戏剧《秋香再点唐伯虎》等多元创新形式,将红木文化与夜间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出集“文化体验+夜间消费+非遗活化”于一体的特色夜经济集聚区。据了解,红博城已成功举办多场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红木销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50%以上。
与此同时,在板芙镇深湾村,三百余载侨乡正焕发新生。“侨坊天地” 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国庆期间正式揭开面纱。该项目以侨房为核心载体,聚焦“青年创业+侨乡文化”双主题定位,依托五桂山麓的浅溪与湿地资源,精心打造了亲子乐园、农耕体验区、亲水轻咖音乐平台等特色空间。漫步村中,古旧石墙、百年闸门静静矗立,关帝庙的习武传统与苏氏宗祠、南川马公祠的书香文脉,共同诉说着这片土地“能文能武、人才辈出”的深厚积淀。
中山市板芙镇深湾侨坊天地项目启动仪式。
而在孙文西路步行街,一场以“香山文脉 百年焕新”为主题的美食文化周正在上演。经过精心保护活化的南洋骑楼建筑群中,孙奇珍茶楼、金城饭店、思豪大酒店等历史知名品牌被修复。咀香园、美怡乐、崖口煲仔饭、石岐乳鸽等本土老字号与香山刺绣、骨木镶嵌、小榄陶塑等省市非遗工艺精品相映成趣,打造了一条融合中山特色美食与非遗文化的精品化、名片式街区。烟墩山脚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香山剧场,启用后迅速成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城市活力的“香山会客厅”,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地标。
孙文西路步行街焕新开放。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文旅产业的长久生命力,根植于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
从红博城的光影经济到深湾村的侨乡活化,再到步行街的文脉赓续,中山以文化为内核、产业为载体、科技为媒介,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开发之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融合发展路径。
从文创工园到田园稻浪,打造消费新场景
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百思途123工创园的藏书馆内洒下斑驳光影。一位读者窝在舒适的沙发里,手捧泛黄典籍,旁边放着一杯氤氲着香气的拿铁。这个巧妙地将书香与咖啡香融合的空间,打造出都市人向往的“精神栖息地”。
文旅项目的吸引力,在于能不断创造新的体验。这个国庆,中山涌现出的多个新型消费空间,正以其独特的定位和复合的功能,满足着不同客群的多元需求。
在百思途123工创园,文化与消费实现了深度融合。这里远不止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个以“户外生活体验+文化知识沉浸+研学实践互动”为核心的复合型空间。与之相映成趣的缝纫机与箱包博览馆,则打造了一个“可触摸的工业历史课堂”。
秋风拂过沙溪镇龙头环村的千亩稻田,掀起层层波浪。作为沙溪北部片区万亩粮田三产融合产业园的子项目,这里曾是一片分散的低效农地,如今通过“整体流转+镇企托管+央企投资”的“统租统管”模式,1055亩农地被整合开发,绘就出“半城半田”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龙头环村千亩稻田观光园区。 南方拍客 刘诗觉 供图
国庆期间,“金秋稻浪·月满沙溪”系列活动在此精彩上线,中山本土乐队带来的田园摇滚音乐会、穿行于稻浪间的非遗及国潮服装快闪秀、以及中秋赏月晚会和男子篮球联赛决赛,将让游客在稻香中感受最鲜活的乡趣。未来,这里还将引入研学教育、农场体验等业态,配套民宿、书院,成为大湾区近郊“田园牧歌+现代烟火”交织的乡野新地标。
在东凤镇,孖水和穗文化商业街则成功地将一片“沉睡林地”激活为“网红打卡地”。这条商业街巧妙连接了孖水天后宫与和穗湿地公园两大景点,以“轻改造、重特色”为原则,采用色彩缤纷的集装箱设计,首批引入了8家特色商户,形成了“吃、喝、玩、乐、购、赏”的一站式消费场景,日均接待游客约800人次,节假日峰值突破2000人次。
生态与产业共振,勾勒绿色经济廊道
夕阳西下,余晖为长坑水库披上金色外衣。登山归来的游客在观景台驻足,俯瞰山下村落静谧悠然。这条精心规划的步道,不仅是休闲设施,更是生态保护的典范。采用石材铺装、仿木护栏的生态工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自然肌理的干扰。
长坑水库。
四段不同主题的路径——从“乐活休闲”到“山地探险”,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九处观景平台如珍珠般散落山间,让游客在“赏日落、观群山、眺水库、望瀑布”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作为2025年中山市“百千万工程”三十大重点之一,长坑水库郊野步道项目也是“湾区绿谷 精美五桂山”发展战略的重点。这条步道的规划远不止于修一条登山径,而是高质量发展棋盘上的“一招活棋”。它坚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的原则,利用原有山径提升,采用生态工法,精心打造了“乐活休闲、自然探索、研学之旅、山地探险”四段不同体验的路径,并设置了九大观景平台和六个打卡点。
长坑郊野步道。
步道系统地串联起沿线的南桥和平村、岐澳古道、“密林水语”度假区和珠江纵队红色文化景点,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绿色经济走廊”。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有效导流客源,带动沿线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未来,通过举办品牌赛事、发展森林康养、引导村民改造精品民宿,这条步道将成为实现“山水活化、村庄兴旺、百姓致富”多赢局面的“链接器”。
在民众街道,两个依托水岸生态的项目同样引人注目。“民众碧带”海口粮仓项目,东起南中高速桥头落羽杉林,西至广澳高速桥头湿地公园,总长5公里。项目将打造200亩沉浸式文旅空间,规划建设百年木棉咖啡、湿地公园垂钓主题营地、草地音乐市集等5个商业主题活动观景点,旨在构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滨水生活示范样板。
而位于民众街道新伦村的泡泡文旅乐园,则是一个占地约352亩的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打造以“沉浸式自然餐厅、五感居住体验、全龄社区活动”为核心亮点的湾区产学文・生态复合产业示范区,未来将建成集滨水亲子体验基地、民宿、特色食街、特色产品推广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度假胜地。从10月1日至8日,面向亲子家庭的奇妙嘉年华将在园内精彩上演。
从文旅乐园到田园乡趣,从古城活化到老街新生,中山以“百千万工程”为有力抓手,将散落的文旅珍珠串联成链,让文化、生态与产业彼此共振,不仅在国庆假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更以全域焕新之势,展现出中山作为大湾区高品质休闲目的地的独特魅力。
撰文:苏芷妍 王靖茸
【作者】 苏芷妍;王靖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