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开智
随着假期出游高峰到来,多地网红景点“网图与实景大相径庭”的问题再度引发公众关注。固定角度取景与平台算法推流的双重作用,催生了网红景点乱象,这种“一锤子买卖”式的经营方式正不断侵蚀旅游市场的信任根基。
“网上说是必打卡地,去了以后特别失望。”旅游博主“旅行吧提车周”分享了自己的两段经历,在云南弥勒佛城商都,网传“网红打卡点”仅一层有拍照价值,且售卖的水果价格偏高,而本地居民多前往二至四楼采购生活用品。“游客一波接一波,都是为了拍照,整个地方完全丧失了实用功能。”他还提到,在新疆乌鲁木齐肯斯瓦特水库旁的一家咖啡厅,仅靠单一角度拍摄能营造出“罗马泉水”的视觉效果,实际现场仅是一池普通水域,部分游客甚至找不到网传拍摄点。
这类网红景点的拍摄手法高度固定,多采用单一角度与固定景别,仅特定视角能拍出“大片”效果,一旦转换角度,美景便会“穿帮”,露出普通甚至简陋的真实面貌。更有部分景点或商家刻意隐瞒“局部造景”等关键信息,导致游客抵达后产生巨大心理落差。此举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长期来看还会破坏整个旅游市场的信任体系。
“市场竞争激烈,但适度宣传和欺诈的界线必须分清。”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指出,旅游宣传允许适当包装,但不能过度、不能欺诈、不能误导消费者,只有坚持货真价实、让消费者满意,才能实现行业持续发展。
旅游博主“旅行吧提车周”进一步分析,当前部分商家抱着“一锤子买卖”心态,认为“搭个景、立个KT板就会有人来打卡”,忽视游客体验;而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更是让大量“人造景点”走红。“但凡网红景点只展示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都没有,那100%是‘照骗’场景,游客即便前往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他直言,这类“快餐式”网红景点,正逐渐消耗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
在流量裹挟的旅游市场中,各方需共同发力回归旅行本质,商家应摒弃“赚快钱”思维,平台应优化算法减少虚假宣传推流,游客应提升甄别能力。唯有共同抵制“照骗”套路,才能让旅游真正成为放松身心、感受世界的美好方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