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五台山景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而位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砂河镇的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却以静谧雅致的氛围与浓郁的文化韵味,成为游客暂避喧嚣、近距离感受五台山文化的热门之选。作为国家4A级景区,这里与五台山形成“动静互补、游养互联”的文旅格局,不仅有着“五台山后花园”的美誉,更浓缩了周边地域文化与历史韵味,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文化魅力。
走进憨山景区,一步一景皆有巧思。白天的莲花广场上,锻铜莲花静泛光泽,与池面波光相映成趣;如意广场的如意纹地面搭配错落花木,营造出简洁惬意的休憩空间。傍晚时分,莲花随喷泉开合灵动变幻,如意广场的灯光水舞秀更将夜空点缀得活力十足,昼夜景致各异,为景区注入鲜活意趣,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别有洞天”景点处,宽68米、高13.9米的《五台山全景图》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幅立体盛景采用3D打印悬塑技术打造,搭配窟顶飞天壁画,将五台山八百里峰峦与磅礴胜景直观呈现。“就像一张‘活的导览图’,还没去五台山就能了解到建筑布局和山水格局,看过全景图更期待实地去体验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表示。
作为景区文化核心的国宝艺术馆,是承载五台山文化辐射力的重要载体。这座8层密檐楼阁式砖塔,建筑面积达6700平方米,以“一层一精品、层层有故事”的展陈布局,浓缩展示了繁峙境内8处国家重点文物。
岩山寺金代壁画扫描图
塔基内部以扫描原图和修复原图对照的方式,将岩山寺金代壁画完整复制到四面墙壁上,满足了游客近距离了解国宝的需求。这幅与永乐宫壁画并称“金元双璧”的艺术瑰宝,由北宋宫廷画师王逵等人于金正隆三年(1157)到金大定七年(1167)耗时十年绘制而成,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壁画生动展现了宋金时期酒楼市井、宫廷生活等社会风貌,被誉为“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特别是《水碓磨坊图》中描绘的宋金时期利用水碓、水磨等粮食加工机械“磨面”的场景,是当时水利机械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比元朝王桢《农书》中的相关记载早146年,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提供了珍贵图像佐证。
岩山寺金代壁画修复图
“细节太精美了,站在壁画前仿佛穿越了一样,体验感特别好。”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参观后由衷赞叹。
除了岩山寺壁画,艺术馆1至7层还系统展示了繁峙境内平型关、韩庄长城(竹帛口长城)等其余7处国宝级文物。全馆运用3D全息投影、文物场景再现、5D动漫等科技手段,将文物进行高清扫描、技术修复、动漫还原,实现了文物在景区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看得清、看得懂,有效实现了国宝的数字“活”化利用。
从古代壁画的细腻笔触到现代科技的立体呈现,憨山文化旅游景区将五台山的历史记忆与晋北地域风情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此驻足,于古今交融间解锁五台山文化魅力,于点滴细节中感知晋北风土人情。
来源:繁峙县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