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在鸭绿江断桥……
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
通过缅怀峥嵘岁月,
追忆革命先辈,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
铭记烽火岁月 厚植家国情怀
“赵尚志与日军作战百余场,令敌人闻风丧胆;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被俘,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0月3日,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小火炬”志愿服务队的孩子们在人群中格外亮眼,他们身着迷彩服、手持小红旗,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英雄故事。
假期,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大量游客,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缅怀峥嵘岁月,追忆革命先辈。博物馆通过专题讲解、实景演出、互动体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把英雄城市的英雄故事讲给更多人。
步入展厅,大家开启以抗战起点、抗战宣言、抗战足迹、正义审判等历史脉络为主线的沈阳抗战记忆之旅。生锈的钢枪、发黄的照片、详细的文献,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1年流亡师生与现代学生“隔空”相遇。上午10时,沉浸式情景演出《不朽的抗战》在主展厅上演,流亡路上的期盼与明亮教室的现实,两代人的精神碰撞深深打动着观众。孩子们“珍惜当下、立志报国”的誓言,更是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热泪盈眶。
《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沉浸式话剧《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之怒吼》同样震撼。讲解员王浩涵说:“结合展览和相关表演,我们为观众详细讲述抗战历史背景、英雄故事,让红色教育更具感染力、更入人心。”
公益讲解、党员先锋岗、老年人绿色通道、医疗救助站、热水供应站,博物馆气氛庄重、热烈,又洋溢着温馨暖意。东北育才学校丁香湖小学五年级的小小讲解员李浛嘉在义务宣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她说:“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我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让我们拍张合影吧!”在残历碑前,辽宁大学的路峰和室友说着。镜头中,他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久后,他们将各赴前程,而这座英雄城市的抗战精神、英雄故事,也将传到更远的地方。
国旗下告慰先烈——
这繁华盛世如您所愿
鲜红的国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围绕“重走抗联路,奋进新征程”主题特别设置的“我和国旗同框”打卡点,在假期里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
10月3日,沈阳游客周春阳小心翼翼地将国旗递给妻子,然后高高举起女儿,让孩子的小手轻轻触摸着旗面。“看,这就是我们的国旗,多漂亮!”他笑着对女儿说,声音里满是自豪。
在庄严肃穆的陈列馆,节日的喧嚣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沉静。“小朋友,这张照片里的雪花快把战士的棉衣冻透了。”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讲解员蹲下身来,指着泛黄的照片娓娓道来。另一边,红领巾宣讲团的小讲解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女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故事。当讲到少年铁血队小战士郭凤岐时,在场的小观众屏息凝神。来自本溪的胡雨曦悄悄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小哥哥真勇敢。”
在馆内多功能厅,研究部部长周浩的国庆课堂吸引着每一位听众。他不仅讲述了国旗、国徽、国歌诞生的历程,更用新颖的动漫形式再现了抗联巾帼英雄赵一曼的故事。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周浩沉稳的声音在回荡。当赵一曼留给儿子的绝笔信以动漫形式呈现时,游客付迪忍不住擦拭眼角:“以前只知道赵一曼是英雄,今天才真切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不舍与抉择。”
陈列馆里,锈迹斑斑的旧物仿佛在无声诉说。破旧的棉衣、生锈的马刀,都在讲述着冰天雪地中的坚守。周春阳在一双破旧的靰鞡鞋前驻足良久:“难以想象,穿着这样的鞋如何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行军作战。”
“这就是我们要铭记历史的原因。”周浩在国庆课堂上说,“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他们用生命铸就了钢铁长城,守护了这片土地。今天,我们与国旗同框,就是要告慰先烈:这繁华盛世,如您所愿。”
研学中立下誓言——
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10月2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内,红歌嘹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高校的400余名青年学子在这里开启“雷锋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北京学子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雷锋纪念碑前,队列肃立。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外联部主任王曼为学子上了一堂现场教学课:“雷锋精神从未过时,它是永恒的精神坐标……”学子们边听边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
北京学子同上主题提升课“永恒的精神丰碑”。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告诉我们要珍惜青春,珍爱时光……”在雷锋日记展柜前,讲解员的讲述让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王亚萱深受触动:“音乐课上常说‘和声’的魅力,在于不同声部协同配合,才能奏出动人旋律。雷锋的一生,正是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完美‘和声’。他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精神暖流,这正是我们青年要学习的。”
推开“雷锋作报告”组合场景的门,年代感扑面而来:木质座椅、老式麦克风,瞬间将时光拉回当年。当雷锋质朴有力的原声传来,学子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振奋人心的报告会现场。“代入感太强烈了,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伟大。”清华大学学生王胜博提笔写下誓言:“雷锋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青年学子,更要做新时代里拧得紧、靠得住的‘螺丝钉’!”
北京学子体验拓印画。
研学近尾,留言区成了“青春誓言墙”。“学习雷锋,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做有温度的青年,把‘助人为乐’融入日常”……一张张便笺贴上“青春誓言墙”,字字滚烫。
接下来两日,他们还将走进三块石抗联遗址等地,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以心灵承接精神火炬,让雷锋精神在青春践行中愈发闪亮。
歌声嘹亮赞英雄
10月3日上午,在鸭绿江断桥景区,一场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快闪”表演精彩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景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下,齐聚于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红色地标,共同高唱红色歌曲,用最真挚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的赞美。
本报特约记者 刘海东 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