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编者按:
作为济南“泉在济南享金秋”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在国庆期间上演23场精彩活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系列报道,围绕济南起步区假期系列活动“六大看点”,以“活力起步”为主题,从不同维度解读黄河新城的城市魅力与发展活力,展现起步区迈向“成形之年”的蓬勃生机。
10月5日晚,总台央视《2025中秋诗会》拉开帷幕,济南起步区以新姿态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作为诗会主场地的鹊山生态文化区,这个国庆假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当元代《鹊华秋色图》的实景地遇上新加坡热带雨林,当宋词《如梦令》即将变身沉浸式演艺乐园,济南起步区正以一场文旅商融合的创新实验,让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文化IP在当代文旅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
文化吸睛活动留客
“鹊华秋色”焕发活力
《2025中秋诗会》的舞台上,《鹊华秋色图》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节目开场,舞台上融入的《鹊华秋色图》元素便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嘉宾学者的解读,更是让这幅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画成为当晚社交媒体的热议焦点。
鹊山生态文化区,作为《鹊华秋色图》的实景地,如今已将这幅古画从静态展品,转化为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济南起步区宣传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在这里实景录制中秋诗会,就是想通过这场国家级文化盛宴,让全国观众看到,古画所描绘的意境正在起步区焕发新的生机。
诗会播出期间,相关话题在网络平台的阅读量突破2000万次,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这股文化热潮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即便10月6日降雨持续,也未能阻挡游客打卡“鹊华秋色”实景地的热情。
在鹊山生态文化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并非始于中秋诗会。园区的建筑设计,就彰显了文化内涵。
泉韵水坊约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融入了济南传统建筑元素,传统坡屋顶、青砖墙面、中式金属窗格,尽显古典韵味。齐风坊的流线型屋顶灵感源自《鹊华秋色图》中的山峦起伏,是鹊山、华山轮廓的抽象化表达。如梦令的建筑则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提取济南独特建筑特色,形成“济南八景”……
除了建筑,国庆长假期间,鹊山生态文化区还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10月1日,动感草坪全天精彩不断,上午的文艺演出、下午的主持人互动及歌舞/配音秀演出,到晚上于文华、刘大成等知名艺人献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文艺演出,让游客们大饱眼福。10月2日至4日的鹊野狂响·首届草地音乐节,邀请了四海、积木怪兽等省内外知名乐队组合。夜间的生态河湾无人机表演、水幕电影交相辉映,将夜空装点得格外璀璨。泉韵水坊街区每日开展的鹊吟戏影·文化快闪巡游,《李清照词意》《孔子讲学》、提线木偶巡游及“盛唐密盒”诗词对答互动等活动,更是为园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南洋风情”到“宋词意境”
两大项目树立文化融合新标杆
在鹊山生态文化区,鹊华中新园和即将运营的“如梦令”演艺项目,是文旅商融合的两大标杆项目。
鹊华中新园作为国内首个中新合作温室花园探游体验馆,以“一步入南洋,一眼见泉城”为理念,开创了文化融合的新模式。园区内,14米高的室内瀑布与山东首座获新加坡官方授权鱼尾狮雕像并列,热带雨林景观与济南泉水意境交相呼应。市场负责人栾秀金介绍,设计团队将黄河文化元素融入南洋风情,如瀑布设计取意“黄河之水天上来”,建筑外观采用飞檐翘角的中式风格。国庆三天,鹊华中新园客流逼近10万,证明了文化融合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在《2025中秋诗会》里,由中新两国画家绘制的《鹊华春色图》引人注目。这幅新时代《鹊华春色图》融合起步区新城风貌与历史名山景致,特意纳入起步区地标性建筑。创作团队以写意手法为笔,将对新城发展的殷切期待倾注于画作之中。
如果说鹊华中新园及《鹊华春色图》展示了国际文化融合的魅力,那即将亮相的“如梦令”宋词主题演艺乐园,则是起步区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新文旅IP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以“如梦令”这一经典词牌名为切入点,以李清照在济南的生活为叙事主线,规划了“一心·三维·多点”的架构。
项目负责人表示,“如梦令”将通过“文化+科技+艺术”打造多场沉浸式演艺,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宋式美学的魅力。同时,通过“文化+消费”布局“满庭芳分茶铺”“李清照衣帽间”等主题业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长效运营,致力于打造一个身心全沉浸、六感全体验的演艺乐园。
与国内其他成功的沉浸式文旅项目相比,如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江西南昌《寻梦滕王阁》、江苏无锡“拈花湾·禅行”小镇等,“如梦令”项目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差异化竞争。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出或景区,更是一个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
文化引流商业变现
解锁文旅商融合新路径
鹊山生态文化区在国庆期间的亮眼表现,展示了文旅商融合创新模式的生命力。
文化引流,商业变现。在餐饮业态方面,鹊华中新园南洋美食街的特色餐厅营业额不断攀升,泉韵LIVE街区的潮玩、动漫等新兴业态则精准锁定了年轻消费群体。光廷馆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成为年轻人拍照“晒圈”的热门背景。动感草坪举办的各种活动,不仅聚集了人气,更带动了周边饮品、小吃和文创产品的销售。
据鹊山生态文化区运营单位有关负责人分析,文化体验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动力,而丰富多元的商业业态则让他们愿意留下来。日间的生态游览、文化展览与夜间的灯光秀、音乐节、无人机表演形成了有效衔接,构建了“全天候”“全龄段”的消费闭环。
业内人士认为,鹊山生态文化区的实践表明,文化赋能商业不是简单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通过文化内容提升商业品质,通过商业活力反哺文化创新,形成共生共荣的生态。
起步区通过引入鹊华中新园的国际元素,培育“如梦令”的本土IP,布局多元消费场景,正在构建一个既有国际范、又有泉城味,既能吸引流量、又能沉淀消费的文旅商融合样板区。
这种以深度文化体验撬动消费升级的模式,也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多次强调要“发展沉浸式业态”。《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济南起步区的实践,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把握。
从《鹊华秋色图》的文化IP转化,到文旅商融合的创新实践,济南起步区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让历史文化在当代文旅消费市场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它不仅为济南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他沿黄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