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层叠,绿意深浓,我在这座距离兰州仅6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找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
清晨七点,我从兰州市区出发,踏上了前往兴隆山的旅程。车子驶出喧嚣的城区,沿着蜿蜒的公路向东南方向行进。约一小时后,一座苍翠的山峦映入眼帘——这便是素有“陇右第一名山”之称的兴隆山。
山脚下,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市区的干燥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我抬头望去,只见两座主峰对峙,东曰“兴隆”,西曰“栖云”,仿佛两位守护着历史秘密的巨人。
01 云龙桥,连接古今的纽带
穿过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兴隆山的标志——云龙桥。这座画廊式木拱桥如彩虹般横跨在兴隆峡之上,精巧玲珑,桥身长155米,桥上设廊7间,桥头各有一阁,雕梁画栋,飞檐红柱。
站在桥上俯瞰,溪水如练,自山间奔流而下,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按道家的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龙两峰贯通一气,故得名“云龙桥”。
桥头篆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云比泰山多,霖雨苍生仙人悦;龙入沧海外,扑峦翠霭灵气来。”
02 东山人文,追寻历史足迹
过云龙桥登东山,我沿着石阶一路向上,沿途经过龙王庙、山神洞、滴水岩等景点。山腰处景点密集,天梯、风月岭、黑虎殿、二仙洞、白云窝、寿星庵等名胜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传说。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白泉。三眼清冽的泉水,冬不凝冰,夏不枯涸。泉畔石碑刻着于右任的题字,笔意洒脱如流水。旧时求子者摸石祈愿的传说,为泉水添了几分烟火气。新建的太白楼翼然泉上,登楼小憩,掬一捧泉水入喉,甘凉沁脾。
03 西山栖云,感受自然本真
从东山下来,我再次经过云龙桥,开始攀登西山栖云峰。西峰海拔2500米,比东峰高出100米,以自然景观见长。
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点缀于苍松翠柏之间。混元阁朱檐黛瓦的阁楼,静立于山腰,恍若仙家遗落凡尘的棋局。传说混元老祖曾在此点石成林,化羊驮砖。
位于半山腰的朝云观,曾是刘一明真人传道的圣地。山门石刻“朝元观”三字,笔力沉雄。步入院内,残碑断碣间,依稀可辨当年丹房联句:“大道还从疑里悟,元神定在静中生。”
04 成吉思汗与兴隆山的历史渊源
兴隆山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此,其衣冠和兵器用物曾安放于山中。
更为传奇的是,1939年至1949年间,成吉思汗与夫人和妃子的灵柩曾从内蒙古伊金霍洛迁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这段历史为大佛殿赋予了特殊意义,如今这里已成为成吉思汗纪念馆,吸引着无数历史爱好者前来瞻仰。
05 登顶栖云,极目远眺
歇了三歇,在游客们的共同簇拥下,我终于爬上了栖云峰顶。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兰州城隐约可见。这座山与城市的距离恰到好处——近得可以让都市人随时来此放松身心,又远得足以保持自身的宁静与神秘。
兴隆山的魅力正在于此:“陇右多名山,栖云最不凡,天外峰悬挂,云中路转环,松势伸龙爪,石花着尘斑,闲来云久住,俗虑早全删。”盘桓在这白云深处,尘世的烦忧自然就消散了。
下山时,我选择了滑索。兴隆山滑索巧妙地利用了东、西山景区的自然落差,跨度335米,落差26米。从高山滑下,仿佛骑在凤凰顶上,腾云驾雾般的伴着风声、松涛声,让我真正体验了一种久违的潇洒与刺激。
---
暮色渐近,我踏上归途。回望兴隆山,它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苍茫。“陇右名山紫气氤,天骄倚戟厝元神。松涛阵阵龙兴雨,翠峤重重花扫尘。”流连在兴隆山的苍翠林间,山风裹挟着千年历史的回响,仿佛还能听见成吉思汗铁骑的余音,或是道人诵经的悠远。
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交通:从兰州市区驾车向东南行约60公里,即可到达兴隆山。也可在兰州乘坐前往榆中县的班车,再转乘当地车辆前往景区。
最佳游览季节:兴隆山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冰雪消融,山溪欢唱,桃杏花开满树梢;夏季绿荫如盖,是避暑胜地;秋季满山红叶似火,与青松翠柏相映成趣;冬季银装素裹,枝头挂满晶莹的雾凇。
主要景点:
· 云龙桥:兴隆山的标志性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大佛殿/成吉思汗纪念馆:了解成吉思汗与兴隆山历史渊源的地方
· 太白泉:三眼清冽的泉水,冬不凝冰,夏不枯涸
· 混元阁:位于西山腰,道观建筑,环境清幽
· 滑索:跨度335米,落差26米,可体验“飞”的感觉
游览路线建议:
· 半日游:云龙桥 → 东山景点(太白泉等)→ 返回
· 一日游:云龙桥 → 东山景点 → 大佛殿 → 西山景点(混元阁等)→ 滑索下山
温馨提示:
· 兴隆山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爬山需准备舒适的鞋子
· 山区天气多变,建议带一件外套备用
· 景区内有多处休息点和茶摊,可以适时休息,享受山间宁静
这座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的兴隆山,以云龙桥横跨峡谷的灵秀、太白泉的清冽、混元阁的肃穆,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一足一喘一望一歇间,你便能将整座山的厚重与清凉深深印在记忆里,成为兰州之行最难忘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