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很多人在吐槽说城里共享电单车太多,人行道上,马路边等规范或不规范停的,把路都挡住了。也有人吐槽说城里电动车太多,等个红绿灯的功夫,四周路口非机动车道上等待的十辆有九辆是两轮电动车。同时它们速度快,不遵守交通规则,小区里私拉电线充电,小区里随意停放等问题突出,是该管管了!
所以,很多人提出“禁”的口号。却少有人意识到,其实这或许会成为银川文旅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和爆点!
因为在往常假期,城内和周边游的以机动车出游为主,景区停车场或者马路边满满的全是机动车。而这个十一假期,威记也凑了个热闹,到银川周边的景点转了一下,却发现和威记一样骑个小电单车满城转悠的人还是不少。
离市区近的,景区门口周边全停的满满的电动两轮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一眼望去,相当扎眼。比如说花博园门口。
离市区远的,电动两轮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也不少,尤其是景区门口有供电动车充电地方的,明显多不少。
说明无车一族(这里指的是机动车)的出游意愿还是很强烈的!
如何引导和发挥这波人的出游热情,这也是成为摆在文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问题!
一直都说,银川是一个适合骑行的城市,其实,四通八达,覆盖三区的平整骑行道,它除了适合单车骑行,更适合电动车的骑行!
都说风景在路上,可以想想,一家老小,或者几个老友闺蜜,或者小两口压马路等,一路欣赏银川的风光秀美,湖光山色,绿色繁花,这样的过程或许比去景区都来得愉悦吧?这是坐在机动车里感受不到的心情和风景!
在过去,电动车出行,受制于电池续航能力,这让很多车主对于出游城周边有所顾虑。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景区也开始在景区门口专门设置了充电的位置,就是为了方便电动车的充电,可谓贴心。比如说小口子,威记就曾骑过电单车去游玩,充上电再去游玩,不用担心归途电量不足问题,没有后顾之忧!
要是周边所有景区都有这样的充电设置来服务,那么将会又多了一批游客的光顾!
就拿威记自身的经历来说,骑着电动车从老城出发,到过西夏陵,小口子,镇北堡,到过掌政,黄河边,最担心的是沿途有没有充电的地方。要是可以形成配套,那么可以游玩得更尽兴。反过来想,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也是很重要的“留客”时间。怎么利用好,这就需要思考了!
比如说,银川东边的鸣翠湖、军博园,黄河边、观景台,南边的永宁,北边的贺兰,西边的贺兰山沿线,这都都是电动车单程能到达的地方。
而在产业上,银川可以重点引进电动车生产企业,在组装和整车生产上下功夫,带动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等,这不是新方向吗?
其实,银川的电动车热潮不仅仅是带来一种交通现象,更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车出行,不仅因为它的便捷和经济,更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更自由、更亲近城市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恰恰是银川文旅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力。
试想一下,如果银川能围绕电动车出行打造一系列配套服务,比如在热门骑行路线上增设充电站、休息区,甚至开发电动车专属的“微度假”路线,那么这座城市对无车一族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例如,可以在滨河大道沿线设置观景充电站,让游客在充电间隙欣赏黄河风光;或者在贺兰山脚下打造电动车驿站,提供简餐和文创产品,让短暂的停留变成旅途中的小惊喜。
此外,电动车的高普及率也为银川的“慢旅游”提供了新思路。相比机动车的一闪而过,电动车更适合走走停停的深度游。文旅部门可以联合本地商家推出电动车租赁+景点联票的套餐,或者设计“电动车寻宝打卡”活动,让游客在骑行中发现银川的隐藏魅力。
更长远来看,银川甚至可以借助电动车文化打造城市新名片。比如举办“电动车环城赛”,或者推出“电动车友好景区”认证,吸引更多环保出行爱好者前来体验。比如举办“电动车展”。当其他城市还在为交通拥堵头疼时,银川若能率先将电动车从“管理难题”转化为“文旅亮点”,或许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相比较如今的操作,可谓“堵禁”不如疏利!
说到底,电动车的普及不是终点,而是银川文旅创新的起点。与其抱怨“车满为患”,不如思考如何让这些车轮转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毕竟,一座城市的活力,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里。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