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芦芽山景区国庆假期前4天接待游客9.73万人
当国庆节遇见中秋节,团圆氛围与长假福利交织,直接点燃了民众出游的高峰期。10月1日-4日,宁武芦芽山旅游度假区迎来旅游热潮,接待游客9.730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幅26.86%;门票收入405.6万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1.68%。

走进芦芽山旅游度假区,浓郁的国庆氛围扑面而来,整个景区被满满的“中国红”包裹,随处可见五星红旗。无论是漫步山间步道,还是驻足观景区域,都能随手拍出氛围感拉满的国庆大片,满足游客们打卡留念的需求。
在众多景点中,悬空村凭借独特的“空中晒秋”景观脱颖而出,成为国庆期间的热门打卡地。这座有着300年历史的“天上人家”,依托险峻的山势而建,最近更是直接把玉米、辣椒、南瓜、大蒜等农作物搬上了绝壁,营造出满满的丰收气息,让“空中晒秋”成为游客们国庆假期里难忘的特色记忆点。

面对持续攀升的客流高峰,芦芽山旅游度假区提前谋划、周密部署,联合公安、交警、消防、市场、应急等多部门推出“保姆式服务”,全力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和游览体验。各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深入景区各个角落排查场所安全隐患、巡查重点部位,同时在游客集中区域实时解答咨询、提供帮扶。景区工作人员身着红色工装,在售票处、停车场、检票口等关键区域主动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热水供应、合影协助等全方位服务;观光车司机更是坚守岗位,科学调度车辆,全力保障游客高效往返各个景点,用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行得顺心、玩得开心,真正实现了旅游热度与服务温度的完美并存。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也是芦芽山一年四季中色彩最丰富、景色最别致的时节。山间金黄、橙红、翠绿等色彩相互交织,层层叠叠的树林像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游客们可以漫步其间,一边沉醉于眼前如诗如画的秋景,一边感受着山间不疾不徐的云雾。
忻州古城国庆假期前三日日均客流量突破11.8万人次
国庆黄金周期间,忻州古城迎来新一轮旅游热潮。据统计,截至10月3日,景区前三日累计接待游客达35.63万人次,日均游客量突破11.8万人次。

夜幕降临,古城并未沉寂,反而在非遗技艺与地方风味的交织中,焕发出蓬勃的夜间经济活力。夜晚的忻州古城,被一场1600℃的“铁花雨”点亮。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表演现场,匠人将熔融的铁水泼洒向夜空,瞬间火星四溅、金光点点,引来观众阵阵惊叹。“白天欣赏剪纸、皮影,晚上看‘打铁花’,仿佛穿越回唐代。”河北游客弓倩一边录制视频一边感慨。此外,“飞天拜月”演出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舞者在城楼与明月之间翩跹起舞,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场景。

泰山庙巷美食街同样人气火爆。保德碗托、荞面河捞、代县凉粉等地方小吃摊位前食客络绎不绝,烟火气息与文化韵味交织升腾。“我们特地从太原开车过来,就为品尝地道的忻州味道。”游客耿旭东表示,“不仅美食种类多、价格实惠,服务也很贴心,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停车、提供游览建议。”一位荞面河捞店的店主说,国庆期间日均销量比平时增长三到四倍,“忙到凌晨还关不了门”。

为应对客流高峰,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节前便成立应急服务指挥部,统筹公安、消防、城管、医疗及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值守,日均投入保障力量1310人。景区提前制定《节假日人流高峰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并通过官方平台发布停车指南、演出时间及限流提示,有效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我们实时监测各街巷人流量,接近预警值立即启动分流机制,”景区负责人介绍,“同时延长营业时间,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确保游客玩得安心、吃得放心。”
除非遗与美食外,古城的建筑风貌与人文底蕴也备受赞誉。来自陕西的建筑爱好者赵迪选择夜游古城,她赞叹:“灯光映照下的木雕、砖雕格外精美,能感受到山西传统工艺的细腻。”游客李琳则对文创市集青睐有加:“买了两个手工布老虎作纪念,这里不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街,而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通过整合非遗展演、特色餐饮与夜景亮化,忻州古城成功打造出集观赏、体验与消费于一体的假日旅游模式,实现从“一日游”到“过夜游”、从“看景”到“入景”的转变。
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留住游客,更要让文化‘活起来’。后续将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游览体验,展现古城的独特魅力。”
据统计,假期前三天古城周边停车场累计停放车辆超过4万辆次,未出现大面积拥堵。随着假期进入后半段,预计客流仍将保持高位,文化体验游有望成为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忻州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