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紧安全带,戴好降噪耳麦,坐着直升机抵达钱塘江上空,依次飞越4座大桥;在甘肃张掖,搭乘热气球掠过山巅,斑斓球体与五彩丹霞地貌相映成画;在海南蔚蓝之上纵身一跃,用跳伞定格一张特殊的“人生照片”……继“City Walk”之后,“City Fly”(城市飞翔)悄然风靡。
这个“十一”长假,全国多地的低空旅游项目成为游客新宠。社交平台上可见这样的赞叹:“只有飞过,才真正看清了城市的美!”“从天上看祖国大好山河,才知何为震撼。”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低空旅游正迅速成长为引领低空消费的新兴力量。那么,“City Fly”究竟有何魅力,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勇敢起飞?
被称为“空中的士”的载人eVTOL亮相中国渔村景区 图源:“象山旅游集团”微信公众号
一
等待起飞时,人们的手心或许还攥着些许紧张,而一旦腾空而起,便全是翱翔蓝天的惊喜。“City Fly”的N种打开方式,总有一款能戳中你的心巴。
云中漫步,换个角度看世界。在数百米高的空中,“City Fly”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在杭州空中航站楼乘坐“低空巴士”,远眺群山翠峦环抱,西湖波光潋滟,钱江两岸摩天楼宇摩肩接踵,此时“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韵味便愈发立体可感;在舟山乘上“海岛环飞”的固定翼飞机,从云端与岛城邂逅,看星罗棋布的岛屿浮于东海万顷碧波之上,普陀山、朱家尖的山海奇观尽收眼底。正如有网友感叹:“飞在空中才知什么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见所未见,发现隐藏的风景。低空飞行还能让游客跨越天堑,观赏原本难以看到的美丽景致。比如,位于天山腹地的木扎尔特冰川以洁白晶莹之美闻名,不过沿途的冰缝、湍急的冰河,令普通游客望而却步。然而乘坐直升机,就能近距离领略雪峰、冰川的壮美,如同闯进一个现实版的冰雪童话世界。同样在呼和浩特老牛湾,游客打“飞的”就能轻松俯瞰黄河,看金色黄河在山峦间逶迤穿行,雄伟长城在黄土高原盘桓,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图景气势恢弘,这是地面上无法体验的视觉震撼。
凌空畅游,释放多巴胺快乐。eVTOL、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层出不穷,滑翔伞、三角翼等飞行项目令人目不暇接……随着科技的进步,低空旅游正重新定义游玩的边界,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惊喜。比如,在宁波咸祥航空飞行营地,游客坐上动力三角翼迎风而起,体验气流掠过面颊的触感,疾风在耳畔呼啸的刺激,有网友将其比作“空中敞篷车”。喜欢惊险的玩家,自然不会错过海南三亚塔赫跳伞基地的直升机跳伞。从机舱跃出的瞬间,如坠云端,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脑后,只剩下肾上腺素飙升的快乐。
杭州钱塘江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二
“City Fly”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把翱翔天际的浪漫写入游客的旅行清单。从“City Walk”到“City Fly”,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用脚步丈量大地。更渴望挣脱地心引力,让心跳与风速同步。与此同时,更多城市开始发力低空旅游,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空中名片”。
冲上云霄的“City Fly”,不仅圆了年轻人对于驰骋蓝天的梦想,更满足其渴望感受、珍藏记忆的情感需求。如今,年轻的游客不再把抵达景点打卡视作旅游的全部,而更看重在旅程中与风景建立情感对话。与传统地面观光不同,“City Fly”挣脱了惯常的视觉框架,以高空视角带来鲜活的心灵触动。
比如,有博主分享自己搭乘直升机飞越上海黄浦江,在空中零点跨年的震撼体验。有网友感叹“和恋人一起在热气球上许下心愿,眺望如星河撒落般的城市灯火,是终生难忘的时刻”。也有人选择在生日完成人生首跳,以跳伞的形式庆祝成长。还有的借滑翔伞放飞心情,洗去“班味”,找回久违的轻盈。
对于不同城市而言,“City Fly”不是单纯的文旅项目,而是讲述城市故事、挥洒文化创意的“空中画布”。以浙江为例,这片土地上的灵秀山水宛如天然绘卷,涵养之江大地的富饶与美丽,也为低空旅游发展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比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感慨“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如今温州推出了环雁荡山低空游览小航线,使游人有机会化作“飞仙”纵览“天下奇秀”。绍兴开辟“空中唐诗之路”,让人们顷刻跨越千年,体味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心境。在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游客飞越“中国好莱坞”,俯瞰宏大的秦王宫、明清宫苑等,在历史与影视光影的交融中流连忘返。
此外,“City Fly”也催生更加丰富的消费模式,带来旅游市场的新亮点,精准呼应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部分滨海城市积极开拓低空飞行、冲浪、徒步等多元玩法,从海陆空三个维度增强游客黏性,也有的通过发放低空飞行消费券吸引大量游客体验“空中漫游”,让当地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可以说,“City Fly”凭借其多维沉浸式体验特质,正成为赋能文旅消费的“空中引擎”。
乌镇直升机基地的观光体验服务 图源:“浙江发布”微信公众号
三
“City Fly”掀起的“向云端”热潮,既是游客对文旅体验升级的向往,也显现出低空旅游的巨大潜力。随着“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被纳入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低空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相关政策的出台、空域改革的深化、低空技术的迭代,让低空旅游有了更大想象空间。然而,从当前“小众尝鲜”迈向“大众消费”,“City Fly”仍需回答好三个关键问题,方能行稳致远。
如何系好“安全带”?安全是低空旅游不可动摇的基石,决定着行业能走多远。低空飞行涉及空域管理、航空器安全、气象研判和应急处置等多重复杂因素,行业管理应始终坚守安全监管的底线思维,加快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与培训,积极引入5G、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监测与应急响应系统,实现低空飞行全程风险可管控,为低空旅游夯实“安全底座”。
如何把价格“打下来”?运营成本高、票价高是当前阻碍低空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以直升机低空观光为例,有的单次飞行仅十分钟,收费上千元,将不少潜在消费者挡在了门外。一方面,应依靠技术的不断革新,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让价格更加亲民。另一方面,可积极探索共享飞行器、分时段差异化产品等经营方式,推动企业间组建联盟、整合资源,拓展普惠型旅游服务供给,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低空旅游。
如何打造“新场景”?目前低空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为主,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各地不妨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拓展更多元的低空文旅场景,持续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空中IP”和新消费业态。例如,湖州安吉通过建设功能各异的直升机起降场,推出季节性赏景航线等,巧妙衔接地面业态如“瀑布咖啡”,实现“空中观景+地面休闲”的一体化体验。
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积极发展“低空+研学”“低空+赛事”等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杭州建德航空小镇的“雏鹰计划,航空探索”研学活动,正是通过融合航空科技、体育与国防教育,成功激发许多青少年探索航空的兴趣。
秋风拂过,天高云淡,广袤大地正铺展开一年中最绚丽的诗意图景。不妨趁着秋光,邀上好友,一起“City Fly”——毕竟,谁能拒绝在秋日澄澈的天空中拥抱自由、收获快乐的那份心动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