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连续八天的假期,不仅国内的知名景点全部爆了,甚至国外也挤满了中国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放假了”登上了热搜。

东非大草原上,竟然堵车了,因为中国游客实在太多。太平洋岛国帕劳的海底,中国潜水爱好者密集如“下饺子”,游客直言“人比鱼还多”;挪威仅有2万常住人口的罗弗敦群岛,中餐馆家家爆满,道路也出现罕见堵车,有游客讲,半天仅见两名外国游客;澳大利亚悉尼的观鲸船上,除船长外全是中国游客。

这让人有一种日本90年代的既视感。当时日本楼市如日中天,日本人均财富大爆发,于是他们去全世界旅游,甚至喊出:卖掉日本一套房,买下美国帝国大厦。
好景不长,1992年日本楼市泡沫在广场协议和日本央行加息之下开始破灭,日本楼市下跌了足足20年。大量银行破产,企业倒闭,炒房者也大规模破产,因破产跳楼的新闻每天都有。
如今,又轮到中国人全世界旅游,向全世界展现购买力的时刻了。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楼市的顶峰是2020年,如今已经五年过去,房价出现了大幅跳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也跌去了30%以上,郊区甚至腰斩。其他城市更不用多言,平均跌幅40%,郊区跌去60%。
那么,为何中国的所有景点爆满,为何全世界都因为中国人放假而进入了“国庆”呢?

我觉得这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有密切关系。1992年,日本人口1.24亿。中国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以上。中国GDP现在超过120万亿,中产的比例已经超过4亿人,仅中产人口就是日本的4倍。
即使楼市泡沫开始破裂,房价下跌,但是富人阶层因此受到的损失还是比较小的。如今房价跌去30%或40%,仍然未跌破2015年的价格。因为2015年至今房价翻了至少2倍。即使跌去40%,仍然远低于当时购房价格。
最大受损的人群是2016年之后的购房者,特别是在2019年到2022年冲进去高位买房的人。这群人以刚需群体居多,富人较少。
目前,中国人资产中房产占比60%,这是平均值。而对于中产、富人阶层来说,房产占比可能不足10%。因此,房价下跌,并不影响部分高级中产和富人生活。
但是那些刚需购房者,高位接盘者,却需要偿还高昂的房贷,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加之2024年9月开始的一轮牛市,富人资产在股市里获得了较好的增值,这也为国庆出游提供了信心。
当前,极大的财富两极分化正在形成。
穷人、普通人因为更晚买房,高位买房,导致资产严重缩水,背负了巨大的债务;他们更没有资金投入到股市,所以也无法实现财富增值。
而高级中产和富人因为有闲钱,也有认知,房产缩水却从股市里赚回来,让资产继续增值。于是,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虽然富人的消费普遍不受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恒大许家印沦为阶下囚,万达王健林竟然也被限高。
还有许多家居大卖场的老板成了老赖,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用20年时间应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我们才刚经历了四五年,现在说房价到底还言之过早。
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30年来的房地产和基建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简单粗暴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科技创新所替代。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必须未雨绸缪。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降低欲望。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幸福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降低欲望。
前些年因为房地产泡沫导致的虚假繁荣,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欲望的膨胀。记得有一年我去海南出差,在免税店里看到农民模样的老头和老太太,脖子里挂着金链子,肩上背着LV。他们在免税店里看奢侈品包。这明显是拆迁或暴发户。
当经济下行,房地产泡沫破灭,财富缩水,收入锐减,那些奢侈品包,名表,名车都成了生活的累赘。所以,豪车的销量开始下滑,价格开始崩塌,奢侈品也开始走下坡路。
降低欲望,回归生活的本质才能够避免由奢入俭难的痛苦。
其次要提高认知。洛克菲勒说,认知是对财富的补偿。俗语云,认知决定了财富。曾经的房地产浪潮,只要有点钱,买房就能发财,这不需要多少认知。
如今科技创新取代了房地产,股市替代了楼市,创造财富不能再依靠简单的随大流。
曾经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曾经人人都想去的国企和传统大厂,是否还值得进?一些曾经抢破头的专业是否还值得报考?银行利息持续降低,甚至走向负利率,购买什么样的基金或者股票才能保证财富增值?......
这些问题都考验认知能力。这是一次全新的财富再分配,认知的差异将严重影响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财富积累。你做好准备了么?
关注磐石之心,学习逆向思维和价值投资,共同慢慢变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