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高伊洛 邓云
坐拥“两坝一峡”超级IP,“手持”屈原、昭君两大文化名片——宜昌文旅,可谓拥有“泼天富贵”。
国庆逢中秋,团圆喜庆与山河秋色相遇,“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让更多人“来电”、流连忘返。
从世界级文旅IP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个长假期间,宜昌有哪些探索,未来之路又该如何行稳致远?
超级IP的“引力场”
世界级名片如何成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两坝一峡,无疑是宜昌最大的文旅IP。
10月2日,三峡大坝坛子岭观景台上,来自中东的姑娘杰汉·萨瓦德举着手机不停拍摄。
当被问及此行最震撼的体验时,她脱口而出:“升船机!像电梯一样将巨大的船只‘抬过’大坝,厉害!”
“国内游客还在谋划错峰出行,但很多外国游客就是冲着‘双节’这份热闹来的。”湖北峡州国旅宜昌公司总经理颜旭东介绍,“双节”期间,该公司接待了12架包机、1071名入境游客。
“我会把月饼的照片分享出去,告诉朋友,这是中国的团圆味道。”临别时,杰汉捧着月饼笑道。大国重器与团圆滋味,共同构成了外国游客眼中的中国印象。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1-8月,宜昌入境旅游人次、消费金额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二。
目前,宜昌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峡大学社科联副主席、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阚如良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刻理解“世界级”内涵——不仅要有“世界级的文化主题”,更要提供世界级品质服务,借文旅输出中国文化,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级不是照搬国际化,而是真正读懂自己的山水与人文,宜昌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其最大竞争力。”阚如良认为,未来,宜昌还可以在巩固观光旅游、邮轮旅游等优势业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康养度假产业。同时,宜昌还应提高国际化接待能力,完善服务细节,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酒店管理、服务技能等软实力。同时,建立统一的智慧文旅平台,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和舒适度。
古今对话的“活化场”
文物和文化遗产怎样活起来?
10月1日晚,夷陵广场变身千年古城。76名身着汉服的小学员,将屈原的《橘颂》凝于笔端。西陵区“国风楚韵·月满古城”2025年溪林国潮嘉年华在此启幕。
群舞朗诵《墨池书韵》、女子群舞《楚桑礼赞》带领观众“漫步”西陵历史书院。随后,高跷队、国风NPC组成的巡游队伍穿梭于市集,与游客欢乐互动。
这种古今交融并非简单复刻,而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国庆期间,作为宜昌古城所在地,西陵区推出巷陌烟火游园会、非遗展演、国潮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打造可看、可玩、可购的沉浸式体验。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在宜昌正从理念变为现实。
国庆前 ,昭君故里兴山推出了更贴近当代审美的昭君文化IP。
10岁天真烂漫的“小昭君”、15岁褪去稚嫩、亭亭玉立的“少女昭君”,还有香溪河的守护精灵“桃花鱼”。这些IP形象,让千年昭君文化跳出了“悲情叙事”的刻板印象,成为有独立人格、有鲜活灵魂的“身边人”。
在屈原故里秭归,“九歌巷子”沉浸式楚风市井街区国庆正式开街。《九歌·神兮归来》巡游队伍中,屈原、楚王等角色从诗篇中走出,与游客亲密互动。
这条以屈原《九歌》命名的街区,标志着秭归文旅融合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体验的跨越。秭归三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彦表示,该项目致力于打造 “游玩无门槛、互动零距离”的沉浸式文化之旅。
九歌巷子还将楚文化元素融入每个互动环节。“神仙镖局”主题任务吸引年轻人组队抽取盲盒锦囊,“神仙对弈”NPC挑战活动让游客与“山鬼”猜拳、对弈五子棋。街区还推出“楚楚动人”百人汉服寻宝活动,参与者身着汉服全巷寻宝,获得惊喜小礼物。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智慧相结合,真正让游客沉浸式参与,宜昌正在不断探索。
区域协同的“实验场”
交通突破怎样助推共融共赢?
9月29日,呼北高速宜张段正式通车,将长江三峡与张家界的时空距离从5小时缩短至2.5小时。
这不仅是地理距离的拉近,更是文旅市场空间的拓展。
“宜张高速通车后,11月将有1000多人的团队前往湖北旅游。”湖南盛世逸游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张勇介绍,预计今后境外游客增长幅度有望超30%。”
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正在发生。三峡千古情景区行政接待部经理张妍透露:“我们正计划共同开发两大景区旅游套票,实现‘三峡千古情’与‘张家界千古情’的联动。”
阚如良教授建议,两地可依托差异化优势,将长江游轮之旅与张家界山水之旅链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线路。
在兴山举办的昭君文化旅游节同样如此。
近年来,宜昌积极携手昭君文化沿线城市深化合作。经过近一年筹备,宜昌博物馆联合7省、20家文博单位,推出《融合之路——昭君文化展》,于9月2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汇集近200件文物,系统梳理昭君出塞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影响。
“昭君是宜昌的文化名片,但她的精神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宜昌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增辉表示,“通过昭君出塞路沿线博物馆联盟,将沿线分散的文博、文旅资源串联起来,共同讲好昭君故事。”
兴山县文旅局局长陈辉表示,兴山将积极推进区域协作,积极争取整合五省十市文旅资源,全力推动昭君文化旅游发展,打造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旅游品牌。
文旅发展的“思辨场”
产业升级如何实现价值跃升
跳出宜昌,放眼荆楚。阚如良教授认为,湖北作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支点,其宜荆荆恩神(宜昌、荆州、荆门、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是湖北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主阵地,拥有世界级旅游吸引物约占全省的58%,提质空间显著。
目前,推动长江文旅融合,湖北正探索多元路径。体系化、融合化、协同化、现代化、全球化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持产业的现实路径。
“文旅发展思维,要从‘单一面向’转向‘两个面向’,既要面向游客消费创新文旅产品,更要面向产业发展做强文旅企业。”阚如良教授说。
这方面,宜昌正在不断尝试:打造“屈原昭君故里”非遗线路、G348交旅融合廊道,在消费链上创新文旅产品;湖北三峡文旅集团布局长江游轮全产业链,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环节,实现“游客引进来,产业卖出去”。
融合化发展方面,“文旅+百业”双向赋能成效显著。屈子咖啡、昭君奶茶将传统文化与地方产业结合,宜都东阳光实践“农康旅融合”,让农业资源成为“康养宝库”。同时,从“景区单轮驱动”升级为“景区+城市+乡村”三轮驱动,印证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潜力。
当下,旅游已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三闲红利”(闲钱、闲暇、闲情)持续释放,推动文旅消费向“文体美”“新奇闲”升级。
阚如良教授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文旅融合需实现“形态景观化、文态活态化、业态多元化”的三态合一,最终构建“中华文化大讲台、美好生活大平台”。
这个假期,宜昌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文旅成绩单,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实践探索。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力到千年文脉的生命力,从区域协同的创新力到产业升级的思辨力,宜昌正以山河为纸、时代为墨,持续作答。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