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在成都万象城广场举行的一场持续28天的雪山攀登主题影像展迎来闭展时刻。该展览线下活动策划负责人介绍,这个国庆假期,展览日均接待观众超千人次,其中不少是专程为攀登人生第一座雪山而来到成都的登山爱好者。
展览不仅成为登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更带动了成都户外装备、旅游住宿、餐饮消费的增长,催生出一场以“雪山攀登”为核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人生第一座雪山”影像展
影像展成登山爱好者热门“打卡地”
展厅内,5位摄影师重返川西勒多曼因峰的作品依次排开,记录着他们在雪线之上的攀登瞬间与思考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雪山的壮美,更通过摄影师的视角,传递出对户外登山运动与自然保护的深刻理解。
“这次展览我们聚焦‘重返’这个概念。”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5位摄影师在2023年首次攀登勒多曼因后,今年再次重返这座山峰,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两年间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记录下了每个人对登山运动的重新认识。”
记者在展览现场注意到,观展人群中不少是身着户外服装的登山爱好者。“前几天刚登顶奥太娜,今天特意来看展。”来自广州的刘阳指着一幅结组攀登的照片向记者说,“在展览中看到摄影师的作品,让我对登山有了更深的理解。登山不只是登顶那一刻的成就感,更是一个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这是我第一次攀登雪山,也是第一次来成都,体验很棒。” 刘阳向记者介绍,到成都后他和朋友逛了宽窄巷子、去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特意在返程前最后一天来观展打卡,为本次攀登之旅画上圆满句号。奥太娜雪山位于四川省黑水县境内,距离成都约310公里,海拔5210米,因其适中的难度和完善的登山服务,成为许多登山爱好者“人生第一座雪山”的热门选择。
活动现场
上述负责人透露,展览在国庆假期迎来人流高峰,日均观展人数超千人次。“成都被称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雪山资源十分丰富,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成都举办展览的原因之一,希望通过影像的呈现,让更多人了解登山文化,同时推动安全、环保的登山理念。”
雪山资源带动文旅消费新场景
刘阳的攀登经历,是国庆假期成都户外消费热的缩影。在观展结束后,他特意到旁边的户外专卖店购买了一双品牌登山袜作纪念。“原价189元,国庆优惠价159元。”
这类消费并非个例。记者从成都多家户外用品店获悉,九月下旬以来登山装备销售额同比增超30%,其中年轻群体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某国际户外品牌成都旗舰店店长向记者表示:“某些热门款式的登山杖、防风镜在假期前一周就出现断货情况。”
“成都的户外运动资源具有明显梯度性。”某资深登山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休闲徒步、高原徒步,到技术型雪山攀登,成都周边都能提供相应场地。”据介绍,目前四川省内可攀登的雪山约有80余座,其中一半以上距离成都车程4小时内,成都作为重要的地理中转点,吸引了大量不同水平的登山爱好者,同时也带动了大量登山相关产业发展。
这种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记者从成都多家户外俱乐部了解到,报名攀登雪山的在国庆假期一周前就已报满。其中奥太娜雪山作为入门级山峰,成为不少像刘阳这样的登山爱好者首选。
专营雪山攀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其俱乐部推出的奥太娜三日攀登套餐早在国庆前就告罄。“10月3日当天,我们同时有多支队伍上山,不得不协调其他俱乐部协助分流。”据相关统计,截至10月5日,三奥雪山已累计接待登山游客10000余人次,带动区域旅游收入显著提升。
登山爱好者的到来,不仅直接拉动了山地向导、登山培训、户外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还显著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文旅消费。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成都本地户外产业得以全面发展。据了解,目前成都已聚集超过300家户外俱乐部,形成了一条涵盖装备销售、技能培训、向导服务及登山保障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随着一批头部户外运动品牌在成都布局,越来越多的品牌也相继进驻成都,逐步形成强大的商业集群。例如,早期凯乐石等品牌的入驻,助力成都打造“户外高端消费目的地”的城市形象;而近期攀山鼠、猛犸象等新锐品牌也纷纷选择落户成都,借助成熟商圈的既有客流迅速拓展市场。
红星新闻记者 方舟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