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花车进阶2.0
解码长春文旅“热现象”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
全民开启“追车”模式
6辆颠覆想象的主题花车
划破夜幕
将春城的夜晚变为流动的奇幻舞台
这场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双重暴击
惊艳全城!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这场由长春市文广旅局策划的“花车2.0”版,以“一街贯古今·花车乐新民”为核心理念,将冰雪的浪漫、工业的硬核与生态的诗意熔铸一炉,不仅重塑了城市街景,更以一场“行进式城市剧场”,为长春高质量发展点燃了又一强劲新引擎。
全民狂欢
移动的“戏剧舞台”
花车所到之处,皆是欢乐的海洋
国庆假日的夜晚
新民大街化作“行进式城市剧场”
大街两侧人潮涌动
六辆花车伴随着轻快的音乐
缓缓驶入游客的视线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伊通河猛犸老爷”花车上的猛犸象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从远古森林穿越而来,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呼。市民游客举着手机追拍“冰星寒元号”这辆通体冰蓝、缀满镜面光斑的花车,如移动的冰雪城堡,在夜色中流淌着极光般的幻彩,NPC身着未来感服饰向观众招手致意。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原来以为长春只有冰雪,现在才发现秋天这么美!”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感慨道。她的赞叹,正是源于新民大街的独特魅力。“看完中央歌剧院的演出,还有精彩的花车巡游!”让长春人也不禁惊叹,“新民大街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在花车旁,老人们驻足聆听“南湖交响曲”的齿轮与琴键奏响的“文化乐章”,年轻人则在“星核动力”的熔岩纹理与炫彩烟雾间感受着星际探索的奥秘。更令人惊喜的是“甜蜜补给站”抛出的爆米花玩偶,瞬间点燃全场,让整条街成为没有围墙的狂欢剧场。
六车竞秀
流动的城市百科
六辆花车的设计密码
恰似一部立体的长春文化基因图谱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花车不是简单的城市符号陈列,而是对长春元素和在地文化的深度解构与未来表达。”长春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韩铭飞道出设计内核。六辆花车,如同六本流动的城市百科全书,将历史、人文、自然、科技等元素淬炼为美学语言。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六辆花车
长春伊通河流域曾经出土过大量猛犸象化石,“伊通河猛犸老爷”花车将珍藏于长春博物馆的猛犸象化石在新民大街艺术呈现,激发观众对生态变迁的思考。就像悬疑剧的引子,让人忍不住想探寻长春母亲河的前世今生。
“冰星寒元号”以冰雪艺术为载体,镜面光斑与流动金属曲面营造昼夜双模式体验,突出长春冰雪文化的动态传承。它像只带有冰雪元素的眼睛,凝望着观众。而这目光背后,是长春作为冰雪旅游城市对冰雪文化的思考。
长春22℃的夏天与众不同,既多彩又凉爽。“无尽夏”花车以云朵象征城市幸福感,串联长春多元文化底色,传递温暖包容的城市精神。新民大街焕新开街、各大博物馆延时开放……长春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花车上多巴胺的色彩,时尚动感的表演,让长春的夜洋溢着幸福的氛围。
长春不仅是一座“工业城”,还是一座“文化城”。在南湖公园里,随处可见豁达、乐观,有文化追求和艺术审美的长春人,他们共同上演了一首其乐融融的“南湖交响曲”。“南湖交响曲”花车融合萨克斯、电子琴等乐器元素与工业元素,展现城市文化自信与生活之美。
长春通过创新发展,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光电城”“航空城”迈进。“星核动力”花车熔岩纹理与炫彩烟雾营造的太空科幻氛围中,呼应航空航天与光电未来愿景,展现科技的硬核与浪漫。
“甜蜜补给站”花车上的爆米花不仅代表着简单的快乐与轻松,也隐喻着长春市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础与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幸福与愉悦。全国产粮大县前10名中,长春独占3席,这份由黑土地孕育出的丰收喜悦,已成为长春人共同的快乐源泉,也催生出绵延不绝的烟火人间气息。
细节深探
看不见的匠心巧思
在花车的细节深处
藏着长春文旅人未雨绸缪的智慧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环保理念贯穿始终,所有花车均采用新能源电动车。为了安全起见,巡游时速限制在5公里/小时,而实际上这些花车的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设计冗余既保障了巡游安全,又预留了未来迭代空间。 “伊通河猛犸老爷”“冰星寒元号”和“星核动力”三辆花车,采用遥控设计,没有传统方向盘,展现出科技的实力与现代的时尚。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全民共创”的互动设计。此次花车巡游突破了静态展示,升级为“流动的舞台”,配备专业NPC团队,服装设计、情景表演,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实时互动,打破演员与观众的界限,成为“全民共创式狂欢”,实现了“花车2.0”版的迭代。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郗远辉
这种“学术考据+艺术创新+亲民互动”的三位一体模式,让花车从“短期庆典载体”跃升为“长期文旅生态”IP。正如韩铭飞所言:“我们要让花车所到之处,都成为全民狂欢的舞台,让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参与的幸福。”这种持续迭代的思维,展现了长春文旅发展的长远规划。未来,花车还将进行改进,赋能其他区域,甚至辐射全省文旅。
文旅进阶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从新民大街焕新
到“长春花车2.0”蝶变
折射出长春文旅人观念在进步
脚踏实地长远谋划
这正是长春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郗远辉、王强
如今的新民大街,文旅活动丰富多彩,让游客常来常新。从“新民巡游”到“新民放映”“新民演艺”“新民市集”,再到新近形成的“新民推介”“新民展览”,板块内容的不断叠加,让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持续释放热度。
长春花车巡游也不再拘泥于新民大街一地,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国潮春韵”花车巡游再次惊艳全城。它证明,一座工业底蕴深厚的城市,同样可以轻盈起舞,可以浪漫幻想,可以成为诗意栖居的乐园。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从长春花车迭代演进的背后,是我们文旅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谋划、不断超前思维,带给游客新的体验价值和情绪价值,让每次来都有新意,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韩铭飞表示,这种“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正引领着长春“三园”“四街”等文旅项目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持续的创新,让长春文旅保持旺盛生命力。市民们惊叹:“现在长春太提气,越来越会玩了!原本以为新民大街开街后就没有新内容了,没想到这热闹劲儿从7月、8月、9月,一直走到了10月,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郗远辉
秋意渐浓,长春的文旅热度却持续攀升。新民大街上,巡游的花车载满欢声笑语,也载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热情一路向前——这是一个活力迸发、懂得生活、永远给人惊喜的长春,一个在时代浪潮中不断重塑自我、让人心向往之的长春。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
眼下,长春文旅正迎来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刻变革: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模式的局限,真正把游客体验置于中心,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融合艺术表达、强化科技赋能,全力打造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更有记忆点的文旅新体验。这不仅是发展方式的升级,更是一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价值追求的生动实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旅动能。
◆素材来源:长春文旅综合整理,素材来自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强、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郗远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转载本文请注明“长春文旅”。
◆编辑:吴委格
◆初审:柳絮
◆复审:师锁伟
◆终审:曹昊
◆平台编辑:王华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