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秦莉萍 伍海涛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10月9日,记者获悉,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省宜宾市文旅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频现的繁荣景象,“假日经济”活力迸发,呈现出人气旺、市场暖、口碑佳的强劲态势。
其中,旅游人次与综合收入创历史新高。宜宾市54家开放A级旅游景区(其中8家收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27.4万人次,同比增长12.32%。在部分景区实施免票或优惠活动的情况下,门票收入仍达到2081万元,同比增长6.23%。同时,全市40家图书馆、文化馆及备案博物馆(纪念馆)累计服务游客55万人次,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补充。
国庆中秋假期的万象宜宾天地。(吕恒超 摄)
在客源方面,外地游客占比显著提升,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向外辐射。数据显示,外地游客占比达到72.05%,较2024年国庆假期提升8.88个百分点。其中,省外游客占比23.14%,同比增加6.48个百分点,增量显著。省内其他市州游客占比48.91%,亦有所提升。
熊猫音乐嘉年华,用一场持续11天的“露天滨江综合游乐场”,点燃了整座城市的热情。(李书柄 摄)
在消费活跃方面,呈现人均花费稳中有升、在线消费增长迅猛的特征。根据携程等头部平台数据,国庆中秋期间,宜宾市游客总体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3.44%,消费金额在全省排名第五。第三方测算显示,来宜宾的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1.06%。以五粮液景区为例,假期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同比增长35.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1.72%,其厂区直营店单日销售收入曾创下161万元的历史新高。
据了解,这一组组的数据,是宜宾紧紧围绕建设“景城相融、主客共享、近悦远来”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通过产品创新、场景营造、科技赋能与暖心服务多措并举,激发文旅消费巨大潜力的成果。
国庆中秋假期的李庄古镇夜景。(翠旅投公司供图)
其中,宜宾以新业态激活消费潜能。兴文石海景区推出的《石海长歌》《逍遥宴》《僰影寻踪》等三大沉浸式体验项目,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展现出强大的深度留客能力,过夜游客增长30%,并多次获得央视重点栏目报道,品牌影响力跃升。竹海·中华大熊猫苑作为新开放核心业态,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核心吸引—周边消费”的良好联动。竹海小火车试运行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
新场景满足多元需求。以“万事皆宜·天下为宾”为主题打造的“长江首城·微醺派对”活动,融合音乐、休闲、社交元素,吸引超42.7万人次参与,线上话题阅读量破5000万。主题观光巴士与“三江夜游”联动,构建了“陆上+水上”昼夜衔接的消费动线。“城市漫游式婚礼”则探索了“婚恋+文旅”新模式。僰道历史文化街区、五粮液501古窖池等通过光影秀、文化剧目,成功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旅游场景转化。
兴文石海沉浸式演绎项目《石海长歌》。(张琪楠 摄)
新科技赋能智慧体验。万象宜宾天地通过无人机表演、机器人互动、无人驾驶观光车、数字体验展等百场科技活动,吸引了巨大客流,其客流和营业额在华润西南大区中客流排名大区第一,营业额排名第二。智慧文旅指挥平台运用“无人机巡航+5G实时传输”技术,有效疏导了假日人流车流。宜宾市博物馆的“走进梵高XR沉浸数字探索展”则利用VR/MR技术,为游客带来了前沿的艺术沉浸体验。
此外,今年假日的成功还离不开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温馨的服务,以及宜宾持续实施的“三免”政策、创新的“三游”礼遇以及“八大”暖宾行动等政策。特别是宜宾免费开放临时停车位、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停车场车位约4万余个、交警柔性执法等举措,让“宠客暖客”落到实处。
蜀南竹海景区中华大熊猫苑的大熊猫。(伍雪梅 摄)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庆中秋假期的圆满收官,标志着宜宾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宜宾将继续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持续创新,优化服务,推动文旅产业向更智慧、更富内涵、更具吸引力的方向迈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