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庆节前,整理日记。已累计自驾行使达到了1,005,823公里。
这次长假。没远行、没凑热闹儿、没去添堵。留在哈尔滨,品茶写字、约友小聚、小酌聊天,享受东北秋日温暖阳光,悠哉。
女儿从上海回哈,3号开车陪着她转一转。让女儿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品尝久别的美味,本着就近、短游、转小地儿、不扎堆的节假旅行经验,先到呼兰、再行江边、转老船厂。
呼兰区(X1),也就是老呼兰县城,是黑龙江省建城很早的老城,也是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离哈尔滨主城区二十多公里,现在看来很近了。
先到常去的老店,吃了一顿本地菜。女儿常在南方的缘故吧,口味变得比较清淡,不喜欢吃的太荤。回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必点特色菜,清水骨棒儿、蒜泥血肠、大肠灌肉。再添素菜炒笨豆芽儿、果仁儿菠菜清清口。
骨棒上来之后啊,女儿一开始嫌腻不大认可,结果戴上手套儿,拿起一块,吃上了一口就放不下手了,一股脑儿的啃完,直夸赞“哎呀,好久没吃到这么香的肉了”,强烈要求打包,一盘4块,剩下的3块带回上海。
大肠灌肉,吃了几块儿,一个字“香”,一句话打包带走。
蒜泥血肠儿是她家的看家菜,色泽正而不艳,切面光滑带有猪血逐渐热凝产生的自然气泡,一看就没加“狠活”。蘸蒜泥、配酱油、趁热吃。嫩、香、滑、净,果然名不虚传。店里陆陆续续进客点血肠外卖带走,看来认可这一口的人还真不少。血肠就近回家现吃还好,冷冻就不是那个意思了,没办法远行,只能一股劲儿全都吃了。
炒笨豆芽儿、果仁拌菠菜也不错,爽口解腻。
这家店开了20多年。在呼兰有一定的知名度,咱每年都开车带朋友,来回不远百里吃上几次,一算也得吃了20年有余。朋友里有北方的、南方的,每次都给留下深刻印象。
原先老板将小店传给了儿子、儿媳,小两口子也是干事的人,一直保持特色传承,没走版走样,没失本味,口碑一直不错。儿媳英子心直口快、沙楞利索、待客热情,客人到店都感受到一股子热乎劲。
新店现在搬到马路对面,环境不错,店面小点了,当下压力都大,适时调整也是生存之道,没毛病。
愿小店长开、味道不变,让老客常念想儿,不让新客有失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